2025-05-12 15:10 来源:咸宁日报
○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为消防救援事业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调。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救援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基础。
近年来,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立足“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狠抓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治理,持续夯实公共消防基础,着力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整体稳定。
但是,面对当前消防安全面临的一些新挑战,咸宁消防救援支队还要持续以多种路径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咸宁篇章营造更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
压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推动市、县、乡三级政府压实属地主管责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通过将消防工作考核纳入“一把手”考评、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等手段,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以保障消防事业发展。推动落实行业部门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行业部门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督促指导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开展一线防火工作,建强乡镇政府专职队和消防救援所等基础专职消防力量,通过向消防救援所授权、委托执法等方式,将消防监管延伸到基层末端。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单位的主责主抓意识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录入、同考核。
深化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力推进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合全市力量扎实开展“拆窗、破网、清通道”、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各级政府挂牌督办一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压实整改责任,净化消防安全环境。针对风险短板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有计划、有标准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将检查计划和结果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向社会公开。对一些久拖未改且整改难度较大的火灾隐患,采取全市监督执法人员异地交叉执法的方式进行排查,做到真停、真封、真改。强化群防群治,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合并到综治网格当中,纳入综合治理平台,组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乡镇街道、村“两委”,按照“相邻相助”或“相近相帮”的理念,建立起火灾防控区域联防队伍,提高隐患自查自改、火灾自防自救和区域应急联动能力。
夯实消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落实《咸宁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消防队站建设,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电气线路改造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建设等同步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完成县(市、区)、镇(乡)消防规划编制修订及市政消火栓新增及补建任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技防应用,发挥第三方中介作用,将大型商业综合体、烟感报警系统、电动自行车电梯阻止系统等智慧消防项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依托政府云平台,嵌入消防大数据,构建“一库三网”(开放共享的消防信息数据库、齐抓共管的消防责任网、适时响应的火灾防控网、智能精准的灭火救援网)智慧消防新格局,有效提升火灾风险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水平。
抓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工作,以“会报警、会疏散、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为主要培训内容,以“见火不慌、抬手就打”为培训目标,以“实操实训”为主要方法,逐户上门开展实操实训考核,有效提高单位和群众处置初期火灾能力。加强和改进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大力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业部门负责人、企业法人的培训宣传,对中小学校开展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教育,利用消防宣传车下乡入村的时机,向广大农村群众传播消防安全知识。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大微信、头条、微博、抖音等软件推送力度,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与逃生自救技能,通过科学、系统、持久的消防素质教育宣贯,使消防安全真正入脑入心。
责编: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