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0:03 来源:咸宁日报
○程寿绵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已经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举。
一、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把握产教融合发展方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疫情过后,国家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大,就湖北省而言,有60多所职业院校,每年培养超15万人。
通过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同时,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动能,必须走产教融合道路。
二、落实“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1、对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
职业教育发展的这些年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技能,忽视了知识体系、基础支撑。同时,应该在真实的项目中掌握技能,真实的项目企业有,参与企业项目,即参与真实项目。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真实项目不够。这需要产教融合。
如何解决产教融合“一头热、两张皮”,融而不合,合而不做的问题,对接不紧密的问题。单纯的需要企业给我们什么,是不现实的。学校可利用资源不能打动或支撑企业的需求,这种情况下,要企业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不能实现园区办学格局。要从国家层面、地方区域层面、园区层面来统一谋划。
产教融合运行保障也是问题。以前,我们成立了职教联盟等组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怎么保障产教融合运行?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来支持。产教融合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
数字有效赋能,这是难点。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虚拟实训室、虚拟教研室、虚拟团队来解决产教融合发展中的问题。要把多家同行企业与学校联系在一起,主导企业组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一起讨论、研讨。这种活动要经常化、日常化。只有借助这些技术手段才能很好的实现。
2、落实“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以“一体两翼”总布局为核心,从省域、市域、行业三层次分析产教融合的机制创新与实践路径。
要想真正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首先要破解制约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对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利益需求,找到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组织机制,把机制组织、机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都说“政府搭台,校企唱戏”,那么,“政府搭台”之后,“唱戏”的收益是什么?如何让学校和企业自主自愿地将戏一直唱下去?个人认为,收益是企业用工成本降低,效益提高;学校培养人才质量提高,学校口碑越来越好。企业、学校都有收益,才情愿一直深入合作下去。像浙江省“政校企”共建“工程师学院”,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双岗互聘”,技术转化收益按5:3:2分配(政府、企业、学校)。
落实“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一体”就是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要压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优化组织方式,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两翼”就是在节点性城市或具有重要产业位置的县主动布局市域产教联合体,从“块”上提升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聚焦14条国家重点产业链及重要主导产业,有序建设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从“条”上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一是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激励机制。问题实质:如何解决不同组织间的产权归属和激励机制。二是发挥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保障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格局。三是发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蓄力作用,实现专业紧跟产业走的局面。
加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教育培训效率和质量。职业院校要兼顾企业利益,在人才培养方面向企业释放充足的决策实施权,这种激励是推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开放数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权限,允许企业对教学进行管理,对制订的工作计划及任务分解安排进行监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获得优质人力资源的双赢局面。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数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可以掌控工作进度,实时反映运转状态,保证健康发展。
推动产教融合效益效果效率持续提高,推进以评促建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关注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评价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学校与企业签署了多少份合作协议,而是看协同育人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培养了多少技能型人才。二是要关注科研产出的应用效果。评价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学校立项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科研论文,而是要看产生多少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是否解决了区域或者行业内部一些卡脖子的问题。三是要关注融合机制的运行效率。评价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建了多少基地,挂了多少牌子,关键是要看“真融”、“真合”的程度。成立资金运行机制,制订一些规章制度,开发一些证书、大赛项目、横向课题等。
三、抓住产教融合国际机遇,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研制“职教出海”标准规范,研究职业教育服务大国外交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布局体系,分类分层打造高质量品牌项目。一要输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成果。依托“鲁班工坊”,将中国职教标准嵌入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项目建设。与华为、徐工等企业共建海外培训中心,实现“技术+人才”捆绑出海。二要丰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规划。三要健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合作。比如推广“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校企资源跨区域共享,像腾讯云为1000所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