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2025-09-15 15:31 来源:咸宁日报

○熊春秀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其中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是当下企业招聘的重要对象。市场环境的变化为高职学生提供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据教育部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高职毕业生为498万人,同年高校毕业生为1076万人,而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毕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职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仍较为严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凸显高职生的优势,进而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推动高职生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高职生为对象,就职业生涯规划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将组织或个人,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进而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个人、组织、社会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出与个人能力、需求相契合的战略设想,进而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指明发展方向。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服务于个人的,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以个人为基础,对个人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结合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制定个人事业奋斗的目标,并编制出相应的培训、教育行动计划,对个人发展步骤进行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实现高职生能力的自我挖掘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分析可知,其是对高职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高职生更精准的评估自己,了解自己优势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实现个人精准定位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进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持续增加,强化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契合度,为学生职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

“高不成,低不就”是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人才的评价,虽然该评价方式存在偏颇,但实际上,其也可以展示当今学生就业情况的一隅。而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认知不足,更在于学生在职业选择方式上存在盲从等问题,其无法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也不知道这条路自己是否合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存在“左顾右盼”的问题,进而影响高职生的发展。而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朝着该方式快速迈进,实现个人专项能力的有效提高。

2.3提高高职生的竞争能力

相较于本科毕业生来说,高职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有着自身的特点。近些年来,企业对高职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市场也渐渐展现出对高职生的关注,但总的来说,高职生的就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在求职中,快速地展现自身的优势与竞争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进而为提高高职生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策略

3.1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引导者,其也是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想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就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对学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的作用,进而推动教育的革新与发展。(1)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辅导。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学校的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学校不仅争抢优秀生源,也在每年的就业率上紧抓不放,学校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但就目前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方式来看,部分学校过于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忽略了毕业生就业的质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发挥。为了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强化高职生的市场竞争力,学校需要从基础入手,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优化。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学校也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通过校园网络、标语、校园广播等方式,就招聘信息、求职就业技能、简历制作等进行广泛宣传,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平台,进而让学生在职业文化氛围中,逐步实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相较于本科大学来说,高职院校的资源相对不足,因此专业职业培训师人数不足,也是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最突出的问题。所以,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化,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在教师方面的投入,打破传统教师挑选的路径,通过引入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从而丰富学校的教育团队。(3)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应用。高职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所以为了让学生对社会有更清晰的认知,学校也需要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见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中,了解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职业工作有更深的了解,并全方位地实现自己综合素养的提高。

3.2学生方面

(1)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其本质就是一个认识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工作、认识世界的过程,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可以分为自我定位、认知专业、选择职业、明确目标、实现目标、目标修正六个阶段。本文以认知专业为例。高职生所选择的专业,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决定了高职生未来所拥有的技能,也影响了高职生的职业取向与职业目标。所以学生需要明确认知专业的重要性,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了解每个阶段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而后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了解该专业中,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在了解专业领域中,专业知识、技能之后,学生需要利用教师资源、信息资源,了解专业的技术变革,进而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2)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是找出自己的优缺点,以及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机会与威胁,进而帮助学生抓住机遇。而SWOT 分析法可以有效满足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所以学生也需要学会SWOT 分析法的应用,通过矩阵式交叉分析,进而主导适合组织或个人发展的基本策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学生可以利用SWOT 分析法,分析出自己的优缺点,并以职业发展方向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出2—3个行业,评估职业发展遇到的威胁与机遇。而后,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例如,学生可以从职业发展、工资要求等方面出发,设置自己的发展规划。而为了保障职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高职生也需要寻求专业人员帮助,通过其专业经验,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例如,建筑工程师,其1—3年工作经验,平均月薪约为8570元;3—5年工作经验,平均月薪约为10600元;5—10年工作经验,平均月薪约为12300元,而在评估个人工资时,需要从个人能力、证书等角度出发,对工资目标进行适当调整。(3)找准方向,做好准备。高职生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其本身就比本科生少一年的时间,而且部分高职学校还采用“3+2”的模式,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因此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学生在入校后,就需要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分段实现。例如,学生可以将学习的阶段分为适应阶段、发展调整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不仅仅是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其也需要主动通过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去了解学习,让自己对社会环境有大致的了解,并促使自己产生就业的危机感与紧迫感。而在发展调整阶段,则需要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参与学校的学生会、各种社团等机构,实现个人社交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的提高。而学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测评,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自我。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主动地去听取各类指导课,有意识地培训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创业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与学校需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环境,而学生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有效的规划,进而让学生可以找准人生的方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刘念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