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激活园区活力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山县南林桥镇建设百亿强镇调查分析报告

2025-10-23 15:31 来源:咸宁日报

咸宁市“社科强县乡镇行”第二调研组

南林桥镇是通山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主阵地之一,是全市38个口子镇和全省200个重点中心集镇之一。全镇面积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万亩,户籍总人口4.3万人。主要农产品有砂糖橘、油茶、湄溪香米等。2024年,全镇一、二产产值及三产营业收入总计46.6亿元、占全县8.7%,排全县第3。

一、发展现状: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基础配套和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不足

(一)从规模来看,离百亿强镇的目标差距较大。南林桥镇是通山县产业大镇,拥有配套完备的工业园区,二、三产均有规上(限上)企业,交通区位全县最优,对照三年建成百亿产业强镇目标,差距明显。目前该镇一、二产产值34.8亿元、三产营业收入 11.8亿元,距100亿目标差53.4亿元,三年年均需增长17.8亿元,年均增速需达到29.0%。其中,一、二、三产分别要达到7亿元、70亿元、23亿元,分别相差3.17亿元、39亿元、11.2亿元,年均分别需增长1.05亿元、13亿元、3.73亿元。二产占比需达到70%以上,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二)从企业来看,支撑发展的市场主体数量较少。2022至2024年,南林桥镇规上(限上)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5个、19个、16个。截至2024年底,规上工业企业13家,占全县总数18.8%;限上商贸企业3家,占全县总数2.3%。现有的规上(限上)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的仅3家,其中:一产最有影响力的格林农业2024年柑橘年产值1.2亿元,二产鑫广建材有限公司2024年产值5.6亿元,三产仅有3家限上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纳克汽配、大健康产业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三)从资源来看,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南林桥镇资源丰富,受有关因素影响,有效开发利用的后发优势体现不充分。一是矿产资源难以开发。境内探明矿藏储量主要有大理石3000万立方米、白云石1000万立方米、石灰石3亿立方米、方解石700万立方米,受矿权因素制约难以开发。二是文旅资源难以利用。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门村的金字招牌,长夏畈古民居、雨山中型水库等文旅资源,但受备用水源地政策制约,无法开发旅游。三是林业资源缺乏政策支持。

(四)从保障来看,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能力偏弱。南林桥镇虽然是通山县人口大镇,但由于基础条件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是物流业成本偏高、配套不全。没有限上仓储物流企业,无法保障经济快捷的物流运输服务,既不利于招商引资,也制约产业落地健康发展。二是吸引人才落地的条件存在短板。全镇仅有1家房地产公司开发1处楼盘,商住房只有126套;仅有乡镇一级甲等卫生院1所,没有星级酒店,难以适应商务接待活动需求。三是用工市场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和发展要求。南林工业园有16家企业难以招到满产所需的工人,个别生产线停产。随着园区企业增多,用工缺口会越来越大。

二、发展前景:有利条件、项目支撑、产业活力、潜在动能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发展动能持续激发。2022至2024年,南林桥镇一、二产产值和三产营业收入每年分别增长21.5%、25.4%、31.1%,呈高速增长趋势。近年来该镇交通区位优势不断显现,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加大招商引资,矿权争取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园区配套持续完善,落户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产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叠加累积,可释放乘数效应,激发出发展加速的新动能。

(二)项目支撑持续强化。2024年落户项目11个,项目数量不多,但支撑力强。如咸九高速建成通车后交通枢纽作用将更加突出,原料产品外输“中三角”“长三角”的通道更加通畅快捷;通山大道建成通车后,工业大走廊将加速形成,从南林工业园到通山县城的科奥工业园距离缩短到12公里,两园可实现10分钟互通,物流成本每吨每公里平均可降低约2元;南林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占地规模260亩,通过与中城工业集团合作,做大做强农机制造和专用车产业板块,可快速形成产业集群;科森年产80万方装配式建筑项目建成后,与该镇丰富的石材资源相结合,将在新型建材领域加速发力。

(三)企业成长持续加速。目前,南林桥镇聚集各类企业41家,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3家,年产值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1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36家。虽然大块头的企业还凸显不足,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正在加速壮大。如纳克汽配、达诚医疗、霍能防护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产值增速超过40%。新材料市场需求旺盛、成长型高,年产值增长率可达20%以上。海亿新能源潜力巨大,有望成长为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

(四)产业潜力持续释放。从一产看,该镇建有8000亩的“鄂南红”砂糖橘基地,8500亩的油茶基地,2027年农业产值将达到5亿元,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格林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产值可达到2.4亿元。从二产看,南林工业园功能配套完善,已吸引10多家机械、电子、大健康产业企业落户,二期建成后,可容纳企业90余家,满园生产后产业聚集效应将充分释放。从三产看,利用县域交通枢纽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物流运输服务业;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发展文旅、农旅融合的大旅游产业,三产三年突破20亿元有底气。

三、发展路径:系统谋划、紧盯项目、壮大产业、完善服务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

(一)以超常规力度抓谋划。一是高规格强化组织领导。建成百亿强镇,必须举全县之力,建立以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超高规格百亿强镇建设工作专班,确保高水平推进工作。二是高标准集成政策支撑。集成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政策,加力扩围支持该镇发展橘橙粮油等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深化农文旅融合。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南林。三是高质量构建考核体系。量身定制年度考核办法,免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等必考之外的常规考核,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落地产业数量质量、用工、用地、用能保障,综合配套保障率、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以超常规力度建项目。一是高强度抓项目招引。围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大健康等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国家“两重”“两新”重大政策,精准向上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强基等项目,优先将招商引资企业、争取资金项目落户南林桥镇。二是高强度抓项目保障。组建由自然资源、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建设百亿强镇联合要素保障专班,优先办理涉林、涉地审批,确保项目快节奏开工。三是高强度抓项目建设。成立镇村两级组成的项目建设推进专班,落实一项目一方案,全力解决项目征地、用电用水用工等难题,以超常规手段推动项目快建设,力争2027年建成产业项目60个以上。

(三)以超常规力度强产业。一是以格林农业为龙头,发展壮大农特产品。建立全县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大联盟。种植方面,整合慈口、大畈、九宫等乡镇农特资源,建立橘橙、茶业、油茶等农特作物种植大基地。精深加工方面,加快建立南林农特产品工业园。品牌培育方面,打响鄂南红橘橙、湄溪稻米、唐老农茶油等农特品牌。供应链平台方面,加快建立通山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力争2027年一产产值达10亿元。二是以南林工业园为平台,做大做强主导性工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引入国企或头部矿企进入开采和开发;支持南林钙业、德鑫矿业等企业参与燕厦雨山和洪港一盘丘矿区资源开发;启动建设南林新材料工业园,集中开展新材料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依托南林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深化与中城工业集团合作,加快推动其旗下农机制造和专用车产业板块,推动产业聚群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深化与华能、北控等头部企业合作,力争总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力争2027年二产产值达70亿元。三是以山水人文资源为依托,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石门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品牌效应,加快打造石门天湖等旅游景点;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采摘观光、赏花垂钓等“绿色”生态游;深挖通山木雕非遗传承等厚重历史文化,打造精品“古色”旅游;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研学游。力争2027年三产产值达20亿元。

(四)以超常规力度促融合。一是着力完善交通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南林仓储物流园,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做好镇区发展规划,预留火车站、高铁站等建设空间。依托通山大道,开通城区与南林工业园区直达的务工专线公交,打造10分钟城乡互融的工作生活圈,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二是着力完善卫生医疗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卫生室建设,保障园区日常医疗需要。加快推进南林桥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创建二级综合医院,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三是着力完善吃住娱购业。加快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规范和提档升级镇区餐饮娱乐服务业。引入大型商超,提高镇区购物品质。适度超前做好商业地产开发,增加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提高城镇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课题组成员:王晓峰(咸宁市政府研究室)

吴 鹏(咸宁市政府研究室)  胡佳乐(通山县政府研究室)

汪延煜(通山县政府研究室)


责编:刘念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