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命运母题的现代改写

2025-11-21 11:27 来源:咸宁日报

○马文瑞

在2025年春节档斩获百亿元票房并跻身全球影史前十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以商业奇迹印证了国产动画的破圈能力,更在叙事层面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化母题的现代改写。“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荧幕上的一句热血台词,更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传统“天命”观念的一次深刻颠覆。

影片以哪吒这个本被预设为“魔丸转世”的少年为主角,通过其身份困境、自我挣扎与最终觉醒,完成了对“命运”这一传统母题的现代改写。相较于《封神演义》中灵珠子转世的神圣叙事,影片将哪吒的出生从“天命所归”转为“天命所弃”,使他成为被天庭秩序率先排斥的“异端”。这一设定不仅打破了“命由天定”的宿命逻辑,更把命运问题从神学层面拉回人间,隐喻出现代社会中个体与权力、身份与价值之间的复杂博弈。

在传统神话中,哪吒始终是“天命”的执行者,其个人意志总要向更高的天道秩序让步,这种叙事模式体现了古代社会个体对神权与集体的服从。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则通过“魔丸转世”的设定,将哪吒转变为“天命反抗者”。影片开头以上玉虚宫参加升仙考核取得玉液琼浆为诱饵,构建了一个“天命不可违”的命运框架,只有天庭才可拯救敖丙,一切都只能按照所谓的天命来进行。影片通过“天庭升仙考核”这看似给予机会、实则充满压抑的体系,巧妙地解构了“成仙”这一传统神话中的终极奖赏。当哪吒满怀期望地踏入玉虚宫,却发现所谓的“仙界”并非逍遥乐土,而是另一套等级更为森严、规则更为冷酷的规训体系时,其自我意识便开始觉醒了。他意识到,无论是被贬为“魔”还是被册封为“仙”,都不过是庞大天命系统为其安排的、不同等级的牢笼而已。于是,他的反抗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仙位”,而是转向了对授予仙位的权力本身的质疑与否定。摧毁象征天命终极权威的“天元鼎”,并掷地有声地宣告“小爷是魔,那又如何”,这标志着哪吒的反抗从“个体与命运和解”升级为“个体对天命系统的反抗”。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并未将这场反抗简化为一种喊口号运动,而是通过哪吒、敖丙以及万千被困的妖族齐心协力突破天元鼎,使命运问题紧密关联在个体自身之上。尤为关键的情节发生在玉虚宫试炼中,哪吒亲眼目睹阐教弟子如何以“除魔卫道”这一崇高口号为名义,对被视为妖族的生命进行无差别的、滥杀式的讨伐。这一场景构成了哪吒彻底的“祛魅”时刻。他恍然大悟:所谓“天命”,所谓“正邪不两立”,并非绝对的、普世的真理,而是服务于仙界既得利益者维护其特权、合理化其暴力行为的意识形态工具。因此,哪吒的反抗,其深层意义在于对这套权力话语的解构。他通过拒绝被定义、拒绝被归类,坦然接受“魔”这一被污名化的身份,并赋予其全新的、自主的内涵。影片结尾,哪吒以肉身撕裂为代价冲破天元鼎的壮举,不仅是一场物理层面的毁灭,更是一种符号层面的暴力摧毁。它象征着对旧有命运符号系统的彻底决裂,当“魔丸”不再苦苦追寻被承认为“灵珠”,而是坦荡地拥抱自身的“另类”时,命运的重构才真正得以完成。命运,于此不再是等待被验证或推翻的“天命”,而是个体通过自由选择与勇敢行动不断生成、不断书写的自我叙事。

传统神话中的哪吒故事,其反抗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以往动画影片中的哪吒往往是孤独的斗士,其抗争的最终目的,通常是通过自我牺牲来实现对家族或一方百姓的救赎,这依然未脱离“英雄拯救苍生”的古典范式。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另一个重要突破,在于它通过构造申公豹、敖丙以及整个龙族等边缘群体的故事支线,将命运问题从个体觉醒有效地扩展为被压迫者的集体解放。申公豹的角色塑造尤为耐人寻味,作为妖族出身却渴望飞升成仙的代表,他的悲剧性在于其始终试图通过遵循并融入“天命”系统来改变自身命运,即成为压迫者中的一员来摆脱被压迫的地位。然而,弟弟申小豹的死亡与父亲申正道的被捕最终让他清醒,真正的“逆天改命”,并非去攀附那个制造不公的秩序,而是要与所有被这套秩序所排斥、所伤害的群体联手,去反抗压迫本身。

这一叙事转向,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思想内涵,使其超越了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狭义框架。当哪吒最终与曾兵戈相向的申公豹、敖丙并肩作战,共同对抗以天庭为代表的命运秩序时,影片实际上已经成功改写了这种传统的命运叙事。他们的敌人,已然抽象化为那种将生命进行等级划分、并依据出身施加永恒歧视的系统性不公。这使得哪吒的故事,从一个人的战斗,升华为一个群体寻求解放的寓言。

《哪吒之魔童闹海》对命运母题的现代改写,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现代语境下的对神话祛魅的过程。它成功地将哪吒从传统神话中那个“天命执行者”,彻底转变为一个清醒的“天命改写者”。当哪吒最终以“魔”的身份拯救大家时,影片向每一位观众传递出一个强烈的现代观点:人的本质,并非由出身、血缘或任何外部标签所决定,而是由其在面对看似不可抗拒的荒谬命运时,所做出的每一次选择、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所共同塑造的。

这种对命运母题的现代改写,不仅赋予了哪吒这一古老神话形象穿越千年而依然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更为身处“内卷”“焦虑”“躺平”等现代生存困境中的当代观众,提供了一条极具鼓舞力的想象性突围路径。它启示我们,“逆天改命”并非只属于神话英雄的遥远特权,在每一个个体意识到自身主体性、勇于对不公秩序说“不”、并与其他同行者携手并进的时刻,这种创造自身命运的伟大可能,便已悄然降临。影片的价值,正在于将这束神话的火焰,引燃至每一个平凡世界的窗前。(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编:刘念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