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6 11:10 来源:咸宁日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培清 赵忠志、通讯员 鲁一凡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但中秋节俗在全国还没有发现比较完整、系统的传承基地,直到2008年,专家学者们发现了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大屋雷中秋祭月。9月13日晚,大屋雷祭月仪式在中央电视台《我们的节日——2019中秋》特别节目中播出,时长达10分多钟。
与此同时,9月13日-14日,“我们的节日 2019年中国中秋节高峰论坛暨咸宁大屋雷中秋祭月民俗考察”在我市举行。专家建议,要更好地传承、发展祭月仪式,把中秋节俗申报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的祭月仪式
9月13日晚,八月十五,圆月初上,大屋雷十三个雷氏庄门,九个祖堂门前九口月塘,整齐排列在睏龙山下,倒映着天上的圆月,像九个环环相扣的明珠,十分壮观。
鼓乐声响起,身着白衣素服的主祭雷祥顺从村口的吴主庙中请出日月神位,由64名雷姓男丁及乐队组成的祭月仪仗队护送到八祖堂。仪仗队中,既有留守在家的50-70岁的老者,也有14-15岁的少年。
天已黑,大屋雷各分祖各家各户门前都挂起了月亮灯,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们簇拥着仪仗队,如潮水一般,从村头涌到了被灯火照得雪亮如银的八祖堂。
堂前正对着的月塘边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中秋祭月的祭场就设在这里,祖堂、祭坛、月塘、月亮山在一条主轴线上,祭场上前后按排了两个祭台,前台祭天神后台祭祖先。两台中央有五方神位代表五行。月塘边放置了八个莲花宝座,代表八卦,用以安神。祰庙敬祖以后,仪仗进场,开始祭月。
大屋雷中秋祭月,是吴主、祖宗、月神三神一起合祭。主祭祭旗,念祭旗咒、诵香赞、启请咒、诵请神词,凝重醇厚的吟诵声越过月塘,越过刚收割完、散发着微甜禾香的稻田,落进了对面黢黑的月亮山里。
主祭手持两色令旗一阳一阴,挥动令旗表示阴阳转动;参祀人数64人,正合八卦两两相重八八六十四卦;乾坤二伞代表天与地,日、月牌代表日与月;龙凤旗四面代表雷震、 山艮、风巽、泽兑四卦,加上乾坤日月合称八卦;五色旗5面,代表金、木、水、火、 土五行;火铳八管,每铳放三响,一响表示一爻,共计三八二十四爻;星灯二十八盏, 对应宇宙中的二十八星宿。
娱神环节,仪仗绕月塘三周,月映清塘,流星疾飞,二十四响冲天炮响声不绝,璀灿烟花绽放在夜空中,与锣鼓声和着观众的惊呼声融和在一起,祭月仪式达到了高潮。
鼓乐响起,村里的女子们纷纷跳起欢乐的“月圆舞”,寓意花好月圆,人丁兴旺,生活安康。
最后,主祭把供奉的瓜果分送给在场的所有人,此举谓之“散福”,表示整个祭月仪式全部结束。
几经波折的传承路
大屋雷中秋从发掘、保护到传承,走到今天,已经10个年头了。
2009年8月初,咸安区申报嫦娥文化之乡,在考察活动的评审会上,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楚学所教授蔡靖泉谈到咸安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歌谣、节俗等都是源自月亮的传说,随口问道:“不知这里有没有关于中秋的祭祀活动?”
此话当场就得到了咸安区群艺馆退休干部、民间文化专家刘民和原市文联副主席万立煌的回应:大屋雷就有中秋祭月仪式!
原来,1980年,刘民在桂花公社驻点辅导公社文艺宣传队时,就听说大屋雷过去曾有过中秋祭月活动。2008年,借咸安区申报“ 嫦娥文化之乡”的机会,刘民与学生万默重返桂花镇调查大屋雷中秋祭月的来龙去脉。
据嘉庆年版《雷氏宗谱》载,雷氏始祖雷载七公,安徽安庆府望江县人,宋徽宗时太学生,易学大师,为避宋江之乱,举家迁往咸宁金城(即今石城)。
咸安大屋雷中秋祭月有史可查是道光三年,雷以諴中进士授刑部直隶司行走,为感恩祖宗之徳,感恩太阴庇佑自己降世,便将全族人邀集自家门前的月塘边,祀祖祭月庆中秋合族团圆,至今有近200年历史。
92岁的村民雷世民在1945年庆祝抗战胜利时曾参加过中秋祭月,以后因种种原因,中秋祭停办了。当时的主祭人雷桂庭老先生在1960年去世前将自已的中秋祭月资料传给爱孙雷顺祥。
2008年,在族兄雷世民老先生的帮助下,雷顺祥钩沉并复原了当年的中秋祭月。2010年,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咸宁大屋雷中秋祭月经过民俗专家和传承人的挖掘、整理,得以恢复,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央视“新闻联播”“文明密码”“ 我们的节日”等栏目或节目曾4次关注报道。
冲向世界的非遗
9月13日晚,来自中国民协、省文联、省民协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院校的50余名专家赴湖北科技学院参加“我们的节日 2019年中国中秋节高峰论坛暨咸宁大屋雷中秋祭月民俗考察”。
在14日上午的高峰论坛上,专家就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物质消费与文化传承,家族文化和中秋祭月仪式、文化独特性与地方环境、中秋祭月与物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中秋祭月的生活艺术呈现、中秋祭月传承的责任和保护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
武汉大学教授桂胜认为,祭月仪式体现了大屋雷人的大智慧,“他们紧扣守月会这个主题 ,通过活动实践的活载体把维系宗族意识,把祭月与祭祖有机结合,引导宗族祈望、珍惜幸福、美好、团圆的生活”。
桂胜表示,大屋雷祭月仪式已初步形成村民行动、政府和基层推动、 媒体鼓动、学者带动等内力驱动和外力拉动的有机结合传承格局。 期望大屋雷祭月的研究学者和传承人注重祭月仪式的生态与活态传承,在祭月过程中加强雷姓村民对守月华内涵的认知认同,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放大祭月仪式和守月华民俗的正能量。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表示,人类最早崇拜的对象是天体,然后是自己的祖先。大屋雷的祭月仪式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延展性。现在虽然是雷氏家族在传承一种传统仪式,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国家共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是共享的,是非常有前景的。
遗憾的是,大屋雷祭月到现目前为止,还只是市级非遗。
万立煌认为,现在的大屋雷祭月仪式还不够完整,后期,咸宁市民协将与传承人继续深挖,加强民众的参与性,不断完善祭月内容。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它三大节日都有传承,但中秋节俗在全国还没有发现比较完整、系统的传承基地。”蔡靖泉期望,大屋雷中秋节俗传承基地借鉴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等四地一起成功申报世界非遗的经验,更好地传承、发展祭月仪式,把中秋节俗申报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编:镇强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