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新农人!我市培育“田秀才”赋能乡村振兴

2023-10-30 17:23 来源:掌上咸宁

本报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钟湾 黄远

掌上咸宁报道

“农业难,难在销售,农产品销售难,难在你无法长期、稳定、保质保量地提供标准化产品……”10月28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励志楼201室,湖北荆州喵象农场创始人熊小波正在分享创业经验。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协办的咸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训。100余名来自各县市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现场聆听,并就各自的创业困惑进行交流。

此次培训是我市今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的其中一课。8月,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在成员单位中遴选出120名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经理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培训。

培训采取“理论教学+实习实训+观摩交流+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分段式培训模式。其中,8月2日-4日开展集中理论教学,8月5日-7日进行线上学习,8月8日-12日进行分组实习实训,10月进行分批次外出观摩交流、培训总结。文章开头的一幕,是邀请省内同行前来传授经验的“加课”。

受市农业农村局委托,自2016年开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咸宁市直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义三介绍,8年来,学院立足咸宁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及其分区域发展的实际,结合产业发展水平和培育对象的特点,开展了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茶叶种植、生态养鸡、水稻种植、养蜂技术、中草药种植加工、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农业无人机驾驶、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各类培训60多期,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

目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已在各县市区选择了60余家示范带动效果好、直观性强、影响力大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优秀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创业园作为学员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形成“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认定管理、指导帮扶、政策扶持、经常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当天,还举行了第二届咸宁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换届大会。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赤壁市娴子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当选咸宁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第二届会长。并对吴基州、杨斌、吴珍、方精益、雷志超、胡盛、吴华球、易建曲、陈世胜、冯正勇10人进行表彰,授予“十佳优秀农民”称号。

据介绍,咸宁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成立于2018年,汇聚了一批有情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协会共有会员 143 人,会员单位中省级龙头企业 8 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7 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35 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23 家、种养殖大户 21 户。协会成立至今,已经分期分批组织全体会员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了他们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创业创新能力。

荣获咸宁市“十佳优秀农民”的方精益,是崇阳县合众富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参加培训不仅可以系统学习党和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一些政策,还学到了种养殖方面的专业实用知识。同时,培训班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同行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如今,合作社种养殖面积已达1200多亩,并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50余人增收致富,预计年产值可达450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光莉说,通过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学员在知识更新、视野拓展、提升能力、增强信心方面有明显变化并得到各方认可。其中有田淑娴、张亮、卢晓芳、金辉、李海军等人多次在省、市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中获得奖项。学员们利用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方”的目的。同时,通过抱团发展,有效推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我市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技术支撑。

责编:周萱

编审:向东宁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