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17:16 来源:掌上咸宁
掌上咸宁报道
5月10日,在结束了通城县委党校为期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后,我以“跟班锻炼者”的身份深入通城经济开发区的中聪走心机项目一线,从一堂堂生动的“泥土课堂”中感悟“枝叶关情”。
一个月时间里,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在鱼塘边调解纠纷时,我学会了通过共情搭建政策与民心的桥梁;在山林间丈量土地时,我明白了用耐心化解历史积怨;在暴雨过后保障供水时,我深刻体会到用担当守护民生底线的意义。
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枝叶关情”的本质,更锤炼了我直面矛盾的勇气、破解决难题的智慧和服务群众的真本领。从“纸上谈兵”到“躬身践行”,我愈发明白:只有让理论扎根于实践,才能在服务发展与民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鱼塘边的调解课:共情化心结,用温度护民生
5月14日,新塔老屋1组李叔因鱼塘青苗补偿问题情绪失控报警,攥着鱼苗凭证怒斥“补偿未按标准执行”。面对政策已明确“征地补偿完毕”的事实,单纯宣讲政策难消其怒气,与其深入沟通后才发现,养鱼是其家庭收入的部分来源,也是矛盾核心。于是,我在出示补偿文件的同时,还联动社区争取为其规划新养殖场地、对接就业岗位。当生存需求被看见,政策解释才真正穿透情绪壁垒。这场调解让我深受启示,基层工作既要守政策“红线”,更要搭民生“阶梯”,用“共情力+执行力”将矛盾化解在田埂地头。
山林间的丈量课:倾听定界碑,以精度安民心
5月20日,铁柱与新塔社区交界处的山林划界现场,两村民因地块归属争执致测量停滞。当图纸标注与村民记忆冲突时,我暂停仪器作业,先后走访6户人家追溯分山往事,最终以“界标大树”为证厘清权属。这场风波让我顿悟,25.27亩安置点的边界丈量,丈量的不仅是土地坐标,更是村民对未来的期盼。作为测量员,既要用技术确保数据精准,更要用“倾听”化解历史积怨,当专业能力与民生情怀同频,丈量尺才能成为连接发展与民心的桥梁。
雨后的供水课:担当破困局,争速度解民忧
5月23日暴雨后,强芯路泥沙涌入居民屋后,致井水浑浊而自来水未通。面对胡大爷“洗衣做饭都成问题”的愁容,我当即联动社区查管线进度、与水务集团据理力争:“暴雨后的井水是健康隐患,必须特事特办!”协调期间每日蹲守现场跟进装表进度,直至清澈自来水流入水缸。这起突发状况让我意识到,项目建设中每个“小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民生“大麻烦”。作为问题化解员,快速响应只是底线,主动担当才是守护群众“小确幸”的关键。
一堂堂生动的“泥土课堂”勾勒出基层工作的本质,理论是“船”,实践是“海”,唯有以百姓需求为罗盘,才能在复杂局面中锚定方向。未来,我将以更扎实的脚步丈量土地,用更温热的初心回应期盼,不断在泥土中磨砺担当与智慧,深深扎根,抽枝散叶,最终长成荫庇一方的民生绿荫。
责编:章文静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