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16:44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特约记者 徐大发、通讯员 杨清
掌上咸宁报道
4月29日早上,走进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穿行在“沃农农业蔬菜种植项目基地”里,一株株甘蓝成熟待收,雨水过后的菜叶上,水珠翻滚。村民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地里劳作,现场一派繁忙。
与往日不同是是,今天蔬菜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镇党委、政府领导各村(社区)干部群众齐聚一堂,正在现场开展蔬菜种植技术推广。
这是该镇“党建+”引领果蔬种植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林桥镇党委发挥党建集聚优势,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助力“两步走”战略,引导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部+”模式,果蔬种植种出高效益
沃农农业蔬菜种植项目是该镇招商引进的农业新项目,位于南林桥镇湄溪村,计划建设日光温室蔬菜育苗大棚100个,共计10000亩,建设标准蔬菜基地50000亩。主要推广种植甘蓝、西蓝花、大白菜、莴笋、花菜等适于秋冬种的作物并有序落实。沃农公司将农户返聘到田间地头,进行一些除草、打药、移栽的工作,工资每天结清。为保证农户权益,沃农公司与农户签订了协议,并提前支付租金,还与他们达成了返聘管理协议。在提升冬闲田利用效益的基础上带动当地农户就业致富,让冬闲田变“增收田”。
目前,通过县农业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湄溪村“两委”的帮助,200亩蔬菜基地种植顺利,成效初现。
与此同时,南林桥镇石门村七里香葡萄种植基地,果农正在为葡萄修剪枝条。
七里果香四季水果采摘观光园是一个以生产南方热带果品、时令蔬菜为主,兼具休闲娱乐、观光体验、果蔬采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果蔬产业园。园区东临百鸟朝凤园区,南绕石门河,西接长夏畈古民居,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犹如世外桃源。园区种植葡萄、桑葚、猕猴桃、火龙果十余种水果300亩,带动2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近年来,南林桥镇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发展模式,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开始“提速”。沃农农业蔬菜种植项目和七里果香四季水果采摘观光园都是这种模式的生动实践,按照“产业建支部,支部促发展”的原则,主推支部领办、支部引导、支部服务、支部介入、支部联建5种形式的合作社管理模式。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由党支部牵头,把产业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户组织起来,领办创办合作社或者助推企业联合发展。
泥蒿、葡萄、火龙果、枇杷、砂糖橘……“支部+合作社”模式遍布南林桥镇各个村庄,瓜果蔬菜齐上阵,成为南林桥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党员+”模式,果蔬畅通销出新路子
在南林桥镇湄溪村春泥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阮英送正在联系通山金源鸿净菜配送中心,计划过两天就再送一批泥蒿过去。
“感谢党委政府,帮我缓解了泥蒿滞销的难题!”阮英送告诉记者,泥蒿基地花了他大量的心血,过年时候受全国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计划开春大卖的蔬菜却面临滞销困境。于是,党委政府发动全镇党员干部及企业职工购买滞销泥蒿,现场推销近5000斤。同时,通过卫生、市场监管部门在菜市场及销售平台进行广泛推销;通过微信群及朋友圈号召亲朋好友帮助推销。该镇主要领导还亲赴相关企业进行订单式推销。最后通山金源鸿净菜配送中心与湄溪泥蒿种植基地已达成初步协议,将春泥种养殖合作社定为蔬菜供应基地。采取“公司+订单+合作社”的绿色农业合作模式,金源鸿净菜配送中心所需菜源,由合作社种植供应,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切实解决了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党员助销”的事情不止一次,随着南林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果蔬基地规模壮大,疫情后复工复产以来,农资运输难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农产品不能内销就面临着滞销困境,镇村两级从干群义购、干群推销、干群搭建平台等方式深入解决果蔬滞销困境,西瓜,葡萄、砂糖橘滞销变畅销。该镇已经通过还广泛联系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从蔬菜生产、保鲜、包装、经销、运输、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提升了商品蔬菜的科技含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果蔬产业发展上后顾之忧。目前,南林桥镇实现带动300余户群众规范化种植果蔬,促进就业近500余人。
责编: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