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农业专家胡宇舟:将中国水稻技术推广到非洲

2023-03-15 17:26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周莹

掌上咸宁报道

3月3日,《人民日报》以“中国持续推动农业技术国际合作”为题报道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农业专家组的援助工作成效。担任这个专家组组长的正是来自咸宁市农业农村局的正高职高级农艺师胡宇舟。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9年,胡宇舟被选为中非合作论坛确定的“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项目成员,赴津巴布韦执行援助任务并获得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突出贡献奖。2018年9月,在中国与布基纳法索恢复外交关系不久,胡宇舟作为第一期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组副组长赴布基纳法索,后任第二期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

“非洲的农业自然条件并不比中国差,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经验完全可以在非洲推广。” 胡宇舟对记者说道。

布基纳法索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是其支柱产业。布基纳法索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非洲西部的内陆国家,全年旱季长达8个月,年平均气温高达39度。由于适宜农业生产的雨季时间短,土壤肥力低,农作物产量不高,难以自给自足,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稻米。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多年来,中国通过持续派驻农业专家组、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方式,不断提高非洲国家农业生产能力,让成千上万人成功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日子。

2020年12月,胡宇舟率队的第二期农业专家组共10人抵达布基纳法索,开始为期2年的农业援助。

在布基纳法索,专家组紧紧围绕提高水稻产能,开展五个方面的援助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当地农业情况,制定全国水稻规划和技术方案;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改善重点项目区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立水稻示范区,技术带动做给布方看;开展技术培训,授人以渔促进技术落地;进行物资捐赠,提供种子、肥料、农机具等生产资料。

胡宇舟坦言,援布期间,当地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边境地区几乎每月都要发生多起恐怖袭击,期间发生两次军事政变。同时,也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时期,布方防疫措施少而弱,疫情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困难,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和防疫压力。

胡宇舟专家组克服重重困难,肩负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援助任务,聚焦水利、水稻、农机等领域开展工作。

“有效利用水资源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一直都是布基纳法索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挑战。”胡宇舟说。为了缓解用水紧张,专家组开设田间课堂为农民耐心讲解了水稻等不同作物的灌溉时间、方式和用水量,从作物种类、特性、生长期、早晚时段等角度全方位细致教授当地农民节水灌溉方法。

“我们在主要新开发的洼地水稻产区完成了3个太阳能抽水井和2个蓄水坝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业的产量,还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胡宇舟说,“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以确保作物生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2021年,克服疫情影响,五个水利附带工程密集开工,最后圆满完成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胡宇舟专家组在中西大区建设了1500亩洼地水稻示范区,新开发洼地水稻3万亩,分布于布基纳法索8个大区21个省47个县市64个项目点。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当地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农民累计超过3072人次。

中国农业援助项目实施期间成为布基纳法索水稻产能增长最快的时期。胡宇舟带领的援布农业专家组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布方的肯定和尊重。据布农业部测算,纳柳水稻示范区平均产量达每公顷5吨,是当地示范前平均产量的2-3倍。布政府充分肯定两国农业合作成果,给专家组和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颁发了“农业技术推广突出贡献奖”。

责编:丁婉莹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