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举行纪念红军长征出发活动

2024-10-22 09:31 来源:掌上咸宁

孔帆升

掌上咸宁报道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诞生中国首个红色政权的通山县,美丽的鄂南富水湖畔大畈镇白泥村,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指导,通山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追寻红军足迹,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红五纵队挺进鄂东南95周年”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家后代——项英后代项阳,方步舟后代项勇,叶金波后代叶文钦,林育南烈士之孙林旭东等,同通山县上百名志愿者一起参与活动。

20世纪初,在通山这片红色土地上,彭德怀、何长工、王震、萧克、叶金波等,先后在九宫山、大幕山、冷水坪、楚王山、燕厦、圣庙等地组织发动革命,并建立起7个根据地、8个县级以上党组织。咸(咸宁)蒲(蒲圻)崇(崇阳)通(通山) 县委、修(修水)武(武宁)崇(崇阳)通(通山) 县委,以及鄂东南和湘鄂赣边区的党政军机关曾设在境内,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党史研究者称为“鄂赣红都”。在长达20余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当时不足20万人口的通山,有近10万人投身革命,3.2万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建设好先辈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

大家缅怀先辈,追忆历史,在档案馆、圣庙、红十七军烈士纪念碑、谭氏宗祠、萧克允烈士墓等处,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1930年5月初,红5军攻下平江、修水、武宁等县城,挥师北上鄂东南。5月上旬,彭德怀率红5军来到阳新通山边境的龙燕,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在《彭德怀自述》中说:“该地(龙燕)群众对红军的热爱比平江群众有过之而无不及,外地红军到该区均不愿离开,群众对伤病人员之照顾,真是无微不至。沿途欢迎红军的口号声、歌声、锣鼓声响彻云霄。当年天旱苦久不雨,可是红军路过茶水满布,宿营用水煮饭亦不困难。妇女老小,人手一扇,站立道侧,替红军扇凉。到宿营地时,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好铺,他们自己露宿。在营地,终日歌声、口号声不绝于耳,不间断宣传与发动,对敌人一层又一层的警戒,封锁消息,保护红军。粮食缺乏,农民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薯丝、玉米、稻米自动地送到了各部门首,倒在桶内就走了。”

通山人民以满腔热情和无畏牺牲的精神,为红色政权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地诗人站在这片浸透先辈鲜血和理想的土地,感到无比自豪,忍不住抒怀:这里是鄂南大畈,是红色白泥与隐水,是美丽的富水湖畔。因为崇敬,所以缅怀;因为热爱,所以志愿;因为感恩,所以奉献......

中国红色研究会副会长杨发喜说,通山是光荣老区,通山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军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我有两个印象,一是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是对世界人民的启发。二是红五纵队进通山,得到通山人民一万元银元,和一千多件被服。正是因为此,彭德怀戏称何长工成了革命的暴发户。通山人民节衣缩食,克服一切困难,把最后一粒粮,最后一件衣都要捐给自己的队伍,有三万多儿女为革命而牺牲,值得敬仰。”

此次活动还组织“重走红军路”,同时,红色文化艺术团在白泥村带来一场红色文艺演出。

责编:周萱 张克鼎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