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09:15 来源:掌上咸宁
本报记者 李嘉
掌上咸宁报道
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中国麻醉周”从3月24日持续到30日,主题是“生命至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麻醉学科,消除对麻醉的误解,感受到麻醉医生在守护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麻醉周的意义:让更多人了解麻醉
“中国麻醉周”不仅仅是纪念麻醉学的创立,更是希望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麻醉学科,消除对麻醉的误解和恐惧。
麻醉医生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多面手,其角色早已突破了传统认知的“麻醉师”。
他们不仅是手术室内的“隐形守护者”,更是急慢性疼痛管理、重症救治、舒适化医疗等多领域的全能专家。
从无痛分娩到癌痛治疗,失眠治疗,从围术期安全到术后快速康复,麻醉医学贯穿诊疗全程,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2025年麻醉周旨在呼吁社会关注麻醉学科的发展,破除“麻醉仅是打一针睡一觉”的误解,彰显麻醉医生在医疗体系中的不可或缺性。
现代麻醉学已从单纯的手术麻醉发展为涵盖围术期医学、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多维度的综合学科。生命至重,大医精诚。
麻醉医生以专业与热忱,守护每一台手术的安全,点亮每一名患者的希望。
麻醉医生: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
麻醉医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打一针”,他们在围手术期还担任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术后康复的角色,肩负着保驾护航的重任。
麻醉医生的职责包括: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麻醉;决定采用哪种麻醉及监测措施;对患者施行麻醉;在手术全过程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术后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
大家关于麻醉医生的印象基本停留在手术室里面一群被口罩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神秘人,其实麻醉医生工作的内容不仅仅是各种手术的麻醉,他们遍布医院的各个角落。
各种类型手术的麻醉实施,为外科医生的操作创造良好条件: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无痛气管镜的麻醉;无痛诊疗前的麻醉评估;无痛分娩的实施;各种急性、慢性痛的诊疗;参与医院危重症的抢救;无痛磁共振检查的麻醉;睡眠治疗等……
麻醉与智力:消除您的担忧
很多人担心麻醉会影响智力或记忆力,其实这种担心大多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现代麻醉药物和技术已经非常先进,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和麻醉的深度。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会逐渐被身体代谢掉,不会长期留在体内。
其次,大多数患者在麻醉后可能会感到短暂的困倦或记忆力稍有下降,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几小时到几天内消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麻醉不会对智力或长期记忆产生显著影响。
当然,极少数情况下,特别是老年患者或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人,可能会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但也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研究显示,POC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时间等,而不仅仅是麻醉药物本身。
总的来说,麻醉是安全的,麻醉医生会全程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全身麻醉与半身麻醉:选择适合您的麻醉方式
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也称为局部麻醉或区域麻醉)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偏好。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痛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状态,不会感到任何疼痛或不适。全身麻醉通常用于较大或较复杂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腹部手术或脑部手术。
优点:患者完全无意识,不会感到任何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手术,特别是那些需要患者完全不动的手术。
缺点: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术后恶心、呕吐、喉咙痛等。恢复时间较长,患者需要在恢复室中观察一段时间。
半身麻醉
半身麻醉是通过药物阻断身体某一特定区域的神经传导,使该区域失去痛觉,但患者保持清醒。常见的半身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常用于下肢手术、剖宫产等。
优点:患者保持清醒,可以避免全身麻醉的一些副作用;恢复时间较短,术后疼痛管理较为方便。
缺点:只适用于特定部位的手术;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如压力感或触觉异常。
如何选择
手术类型:复杂或长时间的手术通常需要全身麻醉,而局部手术可以选择半身麻醉。
患者健康状况: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半身麻醉,以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个人偏好:有些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持清醒,而有些患者则希望完全无意识。
最终的选择应由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共同决定。
如果您有特别的担忧或偏好,可以在手术前与医生详细讨论,他们会为您提供最合适的麻醉方案。
责编: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