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7:12 来源:掌上咸宁
通讯员 李明春 吴肱瑜
掌上咸宁报道
今年以来,通城县城管执法局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围绕“三大垃圾治理、四大项目推进、五项行动落实”精准发力,城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城管动能。
垃圾治理守底线 生态宜居更可及
构建生活垃圾“县统筹、镇负责、村落实、组保洁、村民参与”五级治理体系,11座城乡中转站实现日收运210吨、无害化处理率100%,上半年累计处理29132.2吨(城区16762.78吨、乡镇12369.42吨)。11个乡镇113个行政村建成分类亭1480组、收集点1487个,配置垃圾桶1.9万余只,自然村湾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8%,通过“明查+暗访”整改问题284个,助力乡村振兴。
餐厨垃圾治理推行“集中+分散”双轮驱动模式:铁柱集中处理站升级后日处理能力从10吨提升至30吨,2025年3月试运营以来规范处理850余吨,两条专用线路实现“收集—转运—处置”无缝衔接;19座分散处理站协同处理1913.3吨,阻断“地沟油”回流风险,守护群众“舌尖安全”。建筑垃圾治理通过“宣传+摸排+执法”三管齐下:发放告知书500份,组织4个执法中队“地毯式”摸排,建立台账;清理零星垃圾42车,整改违规堆放16处,查处违法倾倒案件3起,源头管控成效显著。
项目建设强功能 城市品质再升级
总投资8.66亿元的横冲综合体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占地196.62亩)完成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正推进土方平整和高压铁塔迁移,计划2028年建成,年资源化利用量可达15万吨,打造“变废为宝”闭环。
锡山城市公园总投资1.27亿元的PPP项目,在190.32亩土地上完成道路改造、景点美化及生态停车场建设,2023年底投用后成为日均接待超2000人次的“城市绿肺”。生态停车场新增停车位500余个,原实验小学、银山广场、艺术中心等停车场试运营后,老城区“一位难求”现象缓解40%,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5%,群众出行满意度达92%。城北货运停车场于今年5月启动建设,8月底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物流配套。
专项行动提效能 城市颜值焕新颜
实施“清扫保洁、市容整治、违停处置、清菜绿化、路灯改造”五项行动:主次干道实行16小时保洁,背街小巷10小时保洁,确保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上半年处理城乡垃圾35518.95吨,无害化率100%,7条主干道60处环卫设施完成升级,“洁净通城”成为常态。规范出店经营1052起、清理占道2320处,设立秀水夜市疏导摊贩,实现“烟火气”与“整洁度”共生;拆除违规广告牌252块,高考中考期间开展“静音护考”,整改餐饮油烟76家、制止丧葬陋习194起,城市颜值持续刷新。
联合公安劝离违停车辆1205辆,发放宣传单350份,施划非机动车位800余个,“停车入位”成为文明新风尚,主干道拥堵投诉下降35%。清理绿化带违规种菜7处,恢复绿地115平方米,建立“巡查—反馈—整改”长效机制,让城市绿带更显生机。智慧路灯改造项目完成立项,计划替换LED灯及钠灯13000个,建设智能灯杆10000个,升级智慧照明平台。
对标问题补短板 精细管理再突破
针对部门协同不畅、宣传方式单一、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通城县城管执法局明确下半年五大举措:建立跨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每季度开展“两违”、油烟污染等专项整治;开展“城管开放日”“城管进社区”活动,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解读政策,激发群众参与;升级智慧城管平台,引入AI技术实现问题自动识别,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探索“城市管家”模式,针对共享单车乱停等问题推出信用约束措施;拓宽资金渠道,争取上级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推进路灯改造、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按省“十大民生”项目要求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
通城县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干净、整洁、有序、智慧”目标,以精细化管理赋能城市治理,为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责编:刘玉关
审核:王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