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09:15 来源:掌上咸宁
掌上咸宁报道
在通山县教育发展的画卷中,有一位年轻教师的身影格外动人。她2019年通过教师公开招聘踏入教育领域,从条件艰苦的四城村小起步,用责任与关爱点亮山里娃的求学路;她深耕教学、笔耕不辍,在镇中心小学的讲台前绽放光彩,用一篇篇获奖论文书写教育思考。她,就是九宫山镇第一小学教师周容,一位在六年教育征途上始终坚守初心的人民教师。
2019年的夏天,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忱,周容通过通山县教师公开招聘,选择前往县域内偏远的燕夏乡四城村小任教。这所村小坐落在群山环绕间,教学条件的简陋远超她的预期:斑驳的教室墙面、陈旧的课桌椅、紧缺的教学设备。更具挑战的是,学校师资紧张,周容一上岗便承担起六年级英语与三年级语文两门主科的教学任务,每周课时量高达24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连轴转成了她的日常。

“既然来了,就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这是周容初到村小时,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承诺。面对两门跨度极大的学科,她丝毫不敢懈怠。为了备好六年级英语课,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反复研磨教材,对着镜子练习发音,把枯燥的单词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山里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为了教好三年级语文,她化身“故事大王”,把课文里的情节演出来、把古诗里的意境画出来,让原本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渐渐爱上了课堂。
村小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周容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成了他们的“周妈妈”。她记得班里有个叫小浩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又调皮,语文作业常常不交。周容没有批评他,而是每天放学后留下来,陪着他一起写作业,一边辅导一边和他聊家里的事、聊未来的梦想。得知小浩喜欢画画,她特意买来彩笔送给她,鼓励他把想对父母说的话画在纸上。慢慢地,小浩变得开朗起来,作业按时交了,语文成绩也从及格线徘徊跃升到班级中上游。期末时,小浩偷偷在她的教案本里夹了一张画,画里是一个老师牵着一个孩子的手,旁边写着“谢谢周老师”。
在四城村小的一年里,周容用汗水浇灌教育沃土,用真心呵护学生成长。她带的六年级英语成绩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三年级语文班级平均分较往年有较大提升;她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她的身影成了校园里最温暖的存在。这份沉甸甸的付出,让她在2019-2020学年结束时,成功斩获“通山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捧着鲜红的荣誉证书,周容眼眶湿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孩子们的努力、家长的信任,更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2020年,周容被调往九宫山镇第一小学任教。新的环境、更广阔的平台,让她有了更多探索教育深度的机会。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她开始尝试将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转化为文字,以科研赋能教学,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寻找突破。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周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现许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容易忽略道德细节的感知与回应。带着这份思考,她查阅了大量德育理论文献,结合自己在村小和镇小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梳理典型教育案例,深入分析班主任道德敏感性的重要性与培养路径。经过半年的打磨,她撰写的论文《关于班主任道德敏感性的分析》在2021年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一等奖。评委在评语中写道:“该论文立足农村教育实际,案例真实、分析深刻,为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展现了年轻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深度思考。”

在英语教学领域,周容始终关注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她发现传统英语课堂存在“重知识、轻应用”的问题,而信息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更鲜活的语言环境。于是,她开始尝试将微课、在线互动平台、英语动画等融入课堂:课前用微课预习单词,课中用互动软件开展小组竞赛,课后用英语动画巩固语法。在不断实践与总结中,她撰写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一文,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的痛点难点。这篇凝聚着实践智慧的论文,最终在湖北省第十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活动中,荣获A类二等奖。
从教六年,周容始终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用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课堂上,她是严谨认真的老师,从不放过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外,她是亲切温暖的朋友,总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同事们说:“周容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学生们说:“周老师的课有趣又好懂,我们都喜欢她。”
如今,站在九宫山镇第一小学的讲台上,周容依然保持着初入教育行业时的热忱。她常说:“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守望。我愿继续扎根这片山乡土地,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梦想,用爱心陪伴他们成长,做一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这就是周容,一位年轻教师的教育答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华丽动听的言辞,却有脚踏实地的付出。在通山县教育的沃土上,她正以青春为笔、以丹心为墨,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
责编:张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