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拓荒者的七年坚守——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青龙山高中体育教师张玮杰

2025-11-17 08:58 来源:掌上咸宁

本报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黄琦

掌上咸宁报道

在咸宁市青龙山高级中学的篮球场上,总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在晨曦中忙碌。1.93米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专注的眼神,他就是张玮杰——扎根校园14年的体育教师,更是奉献七年青春于青少年篮球青训的“拓荒者”。2011年从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运训专业毕业后,他特招入职该校,将对篮球的热爱与教育初心,深深种在校园里。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其中,该校体育教师张玮杰名列先进个人之列,这份荣誉是对他深耕校园体育与青训事业的最佳注解。

哨声为证:七年磨剑破魔咒

2023年湖北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决赛,终场哨声响起,“亚军”字样让咸宁队替补席沸腾。张玮杰与队员紧紧相拥,汗水混着泪水滑落,“我们做到了!”这句哽咽的话语,是七年坚守最滚烫的回响。

时间回溯至2018年,刚接手咸宁篮球青训的他,面对的是“连替补席都凑不齐”的窘境。彼时他还承担三个年级体育课,白天带学生练投篮、练体能,晚上琢磨青训队组建。“当时咸宁篮球青训几乎空白,家长不支持,孩子没基础。”第一次训练,12个孩子里一半运球不稳,有人甚至穿帆布鞋报到,队员李正(化名)便是其中之一。他基础薄弱,还因家境贫寒缺少运动装备,一度想放弃学业专心打球。

为搭建U10—U18训练体系,张玮杰成了球场上最拼的人。每天清晨五点半,他便守在操场画战术板、摆标志桶;白天上完课马不停蹄投身青训,手把手纠正投篮姿势;深夜办公室灯光亮至凌晨,他研究强队录像,笔记写满十几个本子,保安都知道“张老师的灯灭得最晚”。

得知李正(化名)困境,张玮杰悄悄为他购置运动服和球鞋,还多次与之谈心。在操场,他语重心长地说:“篮球能带来荣誉,文化知识却是一辈子的底气。”那天傍晚,他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打动李正,之后连续一周晚上帮其梳理数学知识点,还请教数学老师,助力李正成绩回升。

2023年决赛前,主力后卫崴脚,张玮杰连夜调整战术,带替补队员加练至深夜,嗓子早已喊哑。面对替补队员的胆怯,他暖心鼓励:“平时的训练足够你用,我信你。”最终,这位替补队员的关键三分助球队拿下银牌,打破“咸宁篮球不出成绩”的魔咒。回到学校,他把奖牌与入职时的教案本一同摆在书架上。

篮球为桥:爱心铺就成才路

“打球先做人,训练先修学”是张玮杰的青训铁律。他推行“文化学习+专项训练”双轨模式,特意为队员申请“专属自习室”,每晚七点到九点,教室总有灯光亮起。不管训练多累,他都会守在自习室,要么亲自答疑,要么联系文化课老师帮忙。

除了校园青训,他常参加文笔路社区文明实践活动,带小学生练篮球、做游戏,耐心指导动作,被大家亲切称为“孩子王”,深得社区领导与居民好评,事迹被《咸宁日报》《湖北日报》报道;同时,他还多次自己掏钱为困难队员购买运动服、篮球鞋等,助力他们练好球技。

七年里,他累计向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输送20多名优秀运动员,其中15人是他亲手培养。7名一级运动员、32名二级运动员中,多数带着青龙山高中校徽走向更高赛场。篮球成了少年们的青春通行证,而他便是铺路之人。

初心如炬:铸就省级青训标杆

2024年全国体校U16篮球锦标赛预选赛,咸宁队拼至加时赛斩获全国第11名,让省体育局专家组眼前一亮。赛后考察青训基地时,标准化球场、整齐器材与满墙荣誉,让专家组组长称赞:“从地方基地到省级标杆,张玮杰用七年创造了奇迹。”

这份认可背后,是他对青训的极致追求。他奔走申请资金,将废弃仓库改造成体能训练房,器材亲自挑选;自费参加全国青训研讨会,带回先进方法,还组建学校首个篮球教研小组。“青训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群人的坚守。”他常对同事说。

2025年,咸宁青训基地纳入省级战略布局,他入选省体育局“61530计划”青训教练组。但他仍承担体育课教学,清晨的球场、课堂上的身影,始终专注执着。他计划三年内将青龙山高中打造成省级校园篮球示范校,让更多孩子因篮球受益。

“我想让更多咸宁孩子通过篮球看世界,让青龙山高中因篮球被铭记。”夕阳下,他的身影被拉长,球场灯光亮起,照亮孩子们的奔跑路,也照亮了他用14年坚守、七年深耕浇灌的篮球希望之花。这位校园体育人,正用初心书写青龙山高中的篮球传奇。

责编:张克鼎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