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03:16:07 来源:掌上咸宁
本报记者 李嘉
掌上咸宁报道
随着清明节的脚步渐近,市民们纷纷开始计划着扫墓、祭祖和户外活动。这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或者肠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
专家提醒,出发前,要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旅途中科学佩戴口罩,继续保持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出行前请做好健康自我评估
在计划出行前,市民应自我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确保没有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状。如有不适,建议推迟出行计划,并及时就医。
出行时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进行户外活动,市民都应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
市民在乘坐客运、公交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期间,或者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游乐场所或室内旅游场所。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室内通风、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和充分营养,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体质,从而增强抵抗力。
随时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市民在出行过程中应保持警惕,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请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就医。同时,向医生如实告知近期旅行史和接触史,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除此以外,以下还有几条出行小贴士提醒大家注意。
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外出游玩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关注有关专业部门的旅行提示,做好预约,保证人身安全,不坐“黑车”。
遵守文明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上当受骗,杜绝意外伤害事故。
注意手卫生及饮食、饮水卫生。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责编:王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