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塘艺术村:邂逅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2025-05-14 10:16:47 来源:掌上咸宁

本报记者 朱亚平

掌上咸宁报道

初夏时节,万物竞生。关门上锁,将一地鸡毛的繁琐庸常、汲汲营营的烦躁不安,全部抛在身后,我踏上咸宁民宿之旅。

我穿过蜿蜒的竹林小径,半亩塘艺术村的米灰色建筑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一派欣欣向荣。这座由“80末”根雕艺术家胡志才耗时七年打造的“梦想庄园”,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艺术村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总占地约40余亩,建有半亩塘木雕馆、三秋民俗馆、盆景兰草园、艺术创作室、古琴研究室、手工珠宝制作室、素食馆、简居民宿基地等,艺术气息浓厚。

木雕馆内,陈列的1500余件藏品令人惊叹:直径1.8米的天然阴沉木《老子》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而重达3吨的释迦牟尼佛头《万相》更让人震撼。佛头由3万张废旧报纸重塑,在光影变幻中呈现出慈悲与庄严的双重面相。

推开用老门板改造的院门,扑面而来的是青草与野花的芬芳。半亩塘艺术馆前的月牙池里,锦鲤在睡莲间悠然游弋,对岸的竹林倒映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沿着碎石小径前行,庭院的山水景观让人恍若置身京都。青苔覆盖的石灯笼旁,几株花卉正吐露着粉色的花蕊,与远处的茶山构成一幅东方美学画卷。

艺术家将传统徽派建筑与现代设计融合,用老青砖砌成的墙面爬满紫藤,窗棂间漏下的光斑在地面跳跃,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陶艺工作室传来拉坯机的嗡嗡声。在陶艺师的指导下,我将一块陶土置于转盘中心,感受着泥土在指尖的温度与韧性。当湿润的陶土逐渐成型为一只粗陶茶杯时,老师笑着说:“陶艺的精髓不在于完美,而在于与泥土对话的过程。”

午后的三秋学堂弥漫着墨香。书法老师铺开宣纸,示范如何用中锋行笔书写。笔尖触纸的瞬间,窗外的鸟鸣声突然清晰起来,仿佛与墨色一同流淌。插花课堂上,学员们用竹篮盛着刚采的兰花和柳枝,在陶罐中构思着“疏影横斜”的意境。

半亩塘艺术村内,竹翠林密、清流成溪、幽潭映碧、古韵悠长,呈现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山林秀色、田园风光。

晚餐时分,素食馆的竹帘外已是暮色四合。餐厅的食材全部来自艺术村的生态菜园:清炒藜蒿带着晨露的清甜,香煎豆腐散发着豆香,而最惊艳的当属山间野葱炒土鸡蛋。主厨介绍,这里的蔬菜不施化肥,连虫害都靠瓢虫和螳螂来控制。

夜幕降临后,民宿的露台成了最佳观景台。坐在藤编摇椅上,远处的茶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辉,耳畔传来若有若无的古琴声。

民宿基地里,房间的设计充满巧思。墙面保留着原始的山石肌理,手工木床的雕花取自废弃的古建筑构件,而浴室的落地窗外,修竹在风中摇曳,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这种“天人合一”的居住体验,让都市的喧嚣彻底消散。

次日清晨,我在鸟鸣中醒来。推开窗,薄雾中的茶田宛如仙境,采茶姑娘的身影在绿浪中若隐若现。这一刻我忽然明白,这座艺术村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让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在光影中达到完美的交融。

责编:刘念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