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5:00:23 来源:掌上咸宁
本报记者 朱亚平
掌上咸宁报道
暑假进入尾声,不少孩子仍深陷电脑、电视的“漩涡”,吃饭、睡觉的作息都被打乱,更别提为开学做准备。帮孩子建立科学的时间管理习惯,不仅能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更能为开学后的规律生活铺路。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市实验小学教师黄丽蓉介绍,时间管理的核心,不是“禁止”而是“引导”。家长应用“可视化规则”框定边界,让时间有迹可循;用“替代活动”填充时间,让兴趣替代沉迷;用“家长示范”营造氛围,让规律成为日常。
与其笼统地说“少看点电视”“少玩电脑”,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具体的“电子设备使用公约”。比如规定每天可使用1小时,分为两段(上午30分钟、下午30分钟),并明确“前提条件”——完成当天的暑假作业、整理好房间后才能开启。对于低龄儿童,可用沙漏、卡通计时器直观展示时间流逝,让他们明白“1小时有多长”。
孩子“黏”在屏幕前,往往是因为缺乏更有趣的选择。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喜好,设计能“抢占时间”的活动。如果孩子喜欢动手,可准备积木、手工材料,每天设定“创作时间”;如果喜欢运动,可约定傍晚一起跳绳、踢毽子,或报名短期轮滑、游泳体验课。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比如一起买菜时让他算价格,做饭时帮忙择菜,既能消耗精力,又能培养责任感。当孩子从现实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自然会减弱。
家长是孩子的“时间管理模板”,如果自己抱着手机刷不停,却要求孩子远离屏幕,很难有说服力。不妨从家庭作息入手,比如晚餐后全家一起关掉电子设备,爸爸陪孩子下棋,妈妈看书,形成“无屏幕共处时间”;周末不再宅家,而是去图书馆、博物馆,或周边短途徒步,让孩子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屏幕更精彩”。
当孩子明白“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与“享受生活乐趣”并不矛盾,当家长用耐心和智慧帮他们找到平衡,屏幕就会从“生活的全部”回归为“生活的点缀”,孩子也能带着规律的作息和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