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路有“思路” 古村扮成“诗城”

2021-04-30 16:18 来源:咸宁日报

杨华

鹅毛雨,飘洒在氤氲安祥的马桥镇垅口村垅口冯的青砖黛瓦上,飘洒在60余位诗人、儒商身上,徜徉古香老宅,热情浇息了雨水。咸宁市诗歌学会湖北绿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联姻”,相约这座六百年古村落。

这里是北宋三元及第的副宰相冯京一支后裔居住地。垅口冯传统建筑物占地3500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有当世第、瑞锦传芳、凌云第、四德家风、四德堂栋古民居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有六百年历史为冯姓五兄弟独自而建。

全村50户,穿插十五巷,家家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流天井,厢房多雕刻,门前画檐廊。五幢古民居间,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写满在青砖黛瓦之上

瑞锦传芳位于古民居群中心,长50米,宽18米,坐北朝南,一进五重连五,大门上方嵌着一块刻有 “瑞锦传芳”字样的石匾。上堂屋为冯姓祖堂,有一块“三元重光”匾额(冯京曾连中“三元”),希望族人能再现冯京的辉煌与光荣。凌云第位于古民居群西北,坐北朝南,长30米,宽20米,一进两重连五,大门上方嵌着一块刻有“凌云第”字样的石匾,盼望后代像祖人冯京一样志向远大。四德家风位于古民居群中心偏南,与瑞锦传芳相邻、平行,长35米,宽30米,一进三重连七,四合院式院落。大门上方嵌着一块刻有“四德家风”字样的石匾,希望族人继续传承“孝、悌、忠、信”这四种传统美德。

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古树参天,树身斑驳,浓荫如盖。院落1公里处,两棵侧柏,经专家鉴定,树龄已有1063年,是国家一级珍稀树种千年古柏盘根错节,橼云凌空,守望着这六百年古村,与日月同辉。

这里曾是革命圣地。1944—1945年抗战期间红四军旅长张体学率新四军5师14旅旅部、罗通率5师14旅41团指挥部分别驻扎于凌云第、当世第,指挥多场对日寇的作战。如今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冯京三元及第,其后裔居住于此,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挖掘的文化和可开发的文创产品众多,处处彰显主家先人的人文品味和显贵地位,雨中漫步,似乎穿越时空,走入冯氏祖上富足与繁华的生活。这里流传古朴的风俗和向上的精神;这里一物皆成景,万物皆成诗,引注诗友们即兴吟诗作赋百来首,好不雅致。

为了让这个经厉六百年的风雨洗礼、几未雕饰的璞玉,变成村民的理想居住地,又是游人心灵洗的绝妙去处,绿川文旅有限公司融合文化、绿色、旅游,与北宋冯京后人签定古民居群落的管理及运营,通过修缮保护、修旧还旧,保护好垅口冯传统村落,系统规划、开发旅游,复原古朴典雅、富足繁华的元宋景象和人文品味收集老物件分区域添置陈设,进行文化布置,使之成为励志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代戏影视拍摄基地。献礼建党百年纪录片《风起中伙铺》开机仪式这里开拍。绿川公司荣幸成为承办方之一,为建党贡献力量。

绿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法人张承坤展开美好愿景:围绕古村落周边将建设景观农业、蔬果采摘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中药材种植基地、田野秀场、露营基地、萌宠动物园、农特产品销售中心、药膳馆、竹文化馆、茶文化馆、冯京书院等以此带动产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咸宁市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诗商联姻,文旅融合,让诗友们的“诗路”“思路”腾飞,把诗意栖居的桂城打扮成“诗城”。

垅口冯一幅古韵国画,一首历史古诗,一方神奇热土,一道亮丽风景

责编:丁婉莹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