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 16:00 来源:咸宁日报
汤旭岩
想起易中天,是一件有趣的事。
他留给你的记忆,常烙着无从磨灭的痕迹。
(一)站立的高度
公正路上的湖北省图书馆,见证过易老师“站立的高度”。
在长江讲坛之上,他和他的演讲一样“高高”站立着。
他不选择端坐而选择了更加尊重读者的君子风度,却戏称为了听众能够看得见自己,并且和拿破仑的个子联系在一起。
是不是挺有趣?
有趣的男人总是有魅力的。
如果可以选择性地去想起什么,我一定不选择想起无趣的种种。
余兴未消,又想起当时《湖北日报》就此作的报道。大概目的也就是为了多回味回味有趣的人和事,包括怎么有趣地去报道易中天:
“为了尊重读者,易中天没有选择讲台正中的座椅,而是站在一侧讲了近两个小时。他习惯开讲时脚下有站台,现场工作人员临时搬来四块木板,层层垒高。易中天说:‘我喜欢站高一点,不垫着点后面的读者看不到我,我应该比拿破仑还是要高一点!’”
想起个小插曲。有人问我像易中天这样自然站立两小时可消耗多少卡热能?我回答说,我关注他站立的温度,亲。
趣味,也是品味。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下意识,连这句话都能想起。
(二)走上台阶之前
蛇山脚下的省图书馆老馆,则见证着易先生数十年有趣的故事。
图书馆的台阶,总会先于藏书接触他声音走在身体前边的生趣。
生动的情趣往往与身俱有。
仿佛是约定俗成,每一个大的图书馆前都不约而同地横卧着许多级台阶。
他大踏步逼近图书馆临街的台阶,我看见了他,图书馆也看见了,这一定是常来常往的“主儿”。
我是被他电话“昂”(意:喊)来的。我用武汉腔体会那对话就是:“伙结,过一哈我刻老馆,来一哈撒?”(意:伙计,马上去老馆,来一下)“冒得么斯,等倒。”(意:没事,等着)
还没完全进入老馆门前景观区,我们便在台阶上下匆匆交流起来:
“中央电视台给我做节目。馆长不来他们进不去呀。”“您金囗不开,我哪敢?”都懂这话中有话。
“几十万古籍在此封闭管理。易老师您确实是个意外。”“意外?确定不是例外?”“意外!”也都解读着话外之音。
例外也好,意外也罢,如果不是因为老馆一部叫做《太平草木萌芽录》的特藏,只能是被拒之门外。那书的著者是易中天的曾祖父,古书享有崇高的礼遇。因为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拍摄,易老师将推开图书馆大门,穿越历史,领略先辈智慧的结晶。
眼见就要抬脚去登老馆主体建筑的门前台阶,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图书馆老馆保卫干部招了招手,摆出照相体态、手势并以眼神示意,“明摆倒”(意:明摆着)是说“站倒搞莫斯,照一个撒”。(意:别站着,照相)原来,他邀请在场所人员和他分别合影。
站在台阶下,目送易先生拾级而上。放纵思绪,会想起很多。
每一级台阶,分明都烙印着读书人属于“雅趣”的故事。
有趣的读书人,图书馆等你哟。
(三)等来世界读书日
有个世界读书日,一直等待易中天。准确说是等他一篇文章、一幅书法。
想起的怎么又是一个侧记?感兴趣,当然容易想起。
这等待,一字不落地保留在短信中。相关聊天记录,也第一次被收藏,从坏手机里抢救出来哩。当时觉得有趣,没想到埋下现在“想起”的伏笔。
等待的当口,我人在台湾。
突然,接到易老师卖的一个“关子”。他说他有“礼物”送给我的省图书馆,读他新浪微博,可解谜底。
礼物有二,一是专文纪念世界读书日,重点回忆与省图书馆的不解之缘;二是挥毫手书一自撰诗,乃为省图所赋。
为了不辜负被“抢救”的短信,不妨“实况转播”几段。
如这样回复易先生:“为您的情深礼重而感动。所赐墨宝,让图书馆喜出望外。”
涉及《湖北日报》发表,易先生“超级”认真:“大师一词可不能用。自从季羡林拒称大师,某某某自认大师,这词就成杀人刀了。学术超男更是骂人的话,调侃的背后是诅咒。这两个忌讳都请转告媒体。”“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头衔,湖北省图书馆老读者最好,九头鸟也行”。
墨宝已经递出,指日可待。美文即将由《湖北日报》发表,正争分夺秒。报社张云宽称,易先生教过他武汉话“耍喇”(意:爽快),出报一定赶在“4.23”读书日。他让我等着“晴好”“专版头条见”。
身在台湾,心系礼物。一边盯着云宽的爽快,锁定报纸的行程;一边
欲见先生书法心切,总有些急不可耐。
随后,报纸如期而至。可好事多磨,书法快递出现波折。于是,短信云:“易先生您好!经三人寻宝小组两天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今天终于寻到墨宝踪迹..….大礼拜谢!”“旭岩 收到就好,呵呵!”
收到的书法,透着墨香,见者爱不释手,竟相诵咏之。易中天诗云:“燕子归时意绪狂,蛇山脚下有书乡。少年心事风吹暖,前辈精神雨润长。小我居然识大局,粗枝也会发文章。犹忆梅开菊绽日,婆娑树影映西窗。”
等到长江读书节启动仪式,易中天委托胞弟当众给省图书馆献宝。终于等来一睹真容的时刻,广大读者居然使出各种招数,让展开的卷轴久久不能收起。
老读者的头衔,没有白顶。
(四)“老读者”的新礼物
“老读者”掂记着给“老馆长”送“礼物”,是不是更有趣了。
老读者,很雅的头衔。老馆长,很俗的别名。
这礼物一定雅俗共赏。
书是一定要送的,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书了。没料到一送一套6册。
主动承诺,书是最新一版,送最好的。又话锋一转:“就送给你宝贝孙子吧。”
签名一定签的,没料到一送送7个题签。除一本一签,还签一个在书的套盒上。精美书盒上横写着“武汉 汤旭岩馆长”,每本书书名页都竖写着“旭岩兄批评”。
想让签名本成为最好礼物,必须尊重著者的每一个字。上海文艺出版社《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因此而开始瓜分爷孙俩的床头。“果麦出品”,也成了孙子要求反复交待的“到底什么意思”。
书中的故事,忒有趣。
讲故事的人,忒带劲儿。
礼物也可以是话剧吗?
至少,易老师可以。他的话剧《模范监狱》,连门票都可以。“易式幽默”绽放在舞台追灯下,定然妙趣横生。
他说下次他的话剧武汉巡演,一定请我看。
那是得知我最喜欢的剧是话剧,从小就爱泡在武汉剧院,痴迷于武汉话剧院剧目,记得许多马奕、金奇塑造的角色,易老师才连说好好好。顾不上考虑将“好一个话剧知己”说出口,便急急发出“邀戏”令。
呵呵,有趣闻可想起,未尝不是赠礼!
(五)有趣的拒绝
相信有人能把拒绝别人,演变成快乐的拒绝、有趣的拒绝吗?
易先生能,太能了。
他能让你,被拒绝得舒舒服服、颇为享受。信吗?反正我信。
话说那年,江南某镇。为《易中天中华史》伏案疾书,可谓夜以继日。听电话都奢侈的他,给我面子,接了。通话呢,他“驳”我面子,又让我觉得“驳”得对、很对,驳得好、很好。
起因是“常山赵子龙”。背景系湖北组团参加韩国文化周活动,省图书馆启动对外文化交流“三套马车”。可“湖北书架”“楚天智海展”已落实,只欠长江讲坛讲座的东风,方才齐活儿。
考虑到时任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喜欢三国故事还特别提及少年英雄赵云,易中天便成了长江讲坛首选主讲。
谁让赵云赵子龙号称“三国第一偶像”并尊为武神呢?谁让易先生品三国“傲立群雄”且名扬四海呢?
我的电话,破坏了江南某镇的写作氛围。特邀易中天大话赵子龙的策划,遭到婉言谢绝。
严格讲,拒绝者乃时间也。时间面前,谁都得“服卓”(意:服输)。
对易先生而言,时间等于生命。
“如果挤一天,豁出去啦,我的馆长。国外五天时间,不如杀了我吧,老弟饶命。”是拒绝,也是绝句。听闻绝妙之句,赞叹“威武”,不仅大义凛然,而且感同身受。
“这次算欠的,找机会还。下次用得着,一准到场。”通话设备两端的哑然失笑,始终保持在一个有趣的频率上。
除通话外,短信中等同于书面的拒绝是否有趣呢?
有,一样有。
摘录“拆封”的短信,一展易先生“拒绝艺术”的风采。欣赏到的,算不算“经典范文”呢?嘿,您说了“算”。
“尊敬的汤馆长,非常感谢贵馆和您的好意,但是抱歉我只能说请多原谅。”“荣誉头衔我都一律谢绝。答应了贵馆,就不好交代,不好做人。”“恳请贵馆体谅!至于贵馆予我之恩,馆长诸多惠顾,容我另择适当方式答谢。”
怎么着?是不是会禁不住叫好,不支持他的拒绝,都奇怪?认同、钦佩、敬重,接踵而至。这感受让我的回复,包括这般诚意:“足见对敝馆的特别厚爱”“得到远比遗憾更在乎的美好”“谨此表达十二万分敬重之意!”
可不是吗?还有哪个头衔能比“湖北省图书馆老读者”更亲切,更令人敬重万分呢?
老读者,不仅是有趣的头衔。它也不是一般的有趣,它有灵魂。
想起他,你会觉得想起的是一种现象,特别有趣的现象。
忍不住想起,那是网络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大概这就是,我能想起的结束语。
责编: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