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风情话南林

2022-11-17 14:50 来源:咸宁日报

李胜洪

南林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山上有溶洞,地面有泉水。听人传说,文化尖的山背后,有个大溶洞。当时年轻好奇,很想去一探究竟。一天乘到文化尖煤矿拉煤的机会,我和几个同事就去寻找那个溶洞。几个人拖着板车从土桥茶场那条路上山,走了两里多路,在半山腰的路边约几十米远处,由当地人指引,终于发现了那个大溶洞,这个溶洞非常隐蔽,如没有人指引是很难发现的。

溶洞口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擋住,像一堵照壁墙一样,四周茅草丛生,不知情的人就是到了身边也很难发现它。我们几个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着胆子翻过岩石,看到一个三米高的长方形洞口,走进到洞口眼前一亮,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溶洞啊!足有两个篮球场大的洞室,有几层楼房高,上悬钟乳,下生石笋,但是都干燥的很,没有鲜活溶洞的生机,很可能是附近煤矿破坏了溶洞的水源灵气以至如此。

回到大厅,在靠近洞口的右侧不远处,有一个断裂的深谷,用石块抛下去,好半天才听到闷响,估计下面是个深潭,不知道有多深啊,我们怀着无限的感慨离开了溶洞,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溶洞!这次探洞,让人兴奋不已,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滿足了我们的好奇心!

南林的地下水源十分丰富,到处可见建在泉眼上的水井,这些水井和别的地方园口深井不一样,大都是两米见方的大小,两个或三个呈梯形并列,一般都不太深,大概也就是一米左右,水质甘甜,清澈见底,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也从不漫溢,无论你用多少水,总是保持一定的水位。这种几口并列的水井,都有严格的不同用途,上方井也是泉眼上的井,是供人们饮用的,中间为洗菜用井,下方井是洗衣物之用。

我们医院下面就有两口这样的井,井水冬暖夏凉,严寒的冬天,大地白雪皑皑,井水却热气腾腾;夏季酷热炎炎,井水却淸凉得沁人心脾。当年没有冰箱,制剂室配制的解暑酸梅汤,都用盐水瓶装好,放到井里,要喝时取出来,真是不亚冰镇,简直一个爽哦!南林像这样的井很多,基本上每个自然村都有,我见到比较有名气的是石垅灵泉寺和罗城芦坑的两个井。这些井水都经过县防疫站检测,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偏硷性,所以我们医院的医生大多数都是生的儿子,这是不是巧合不得而知了。

南林位于丘峻平畈交汇处,有多条溪流在这里汇集,这些溪流中盛产一种味道极其鲜美的清水鱼,最有名的是毛钩和河白(译音,当地这样叫)尤其是毛钩,圆滚滚的,肥腻腻的,几寸长只有一根刺,捞起熏干后,和辣椒豆腐一块炖,是佐酒下饭最好的一道菜了。那正是:“新醅红苕酒,三角小铁炉,辣椒炖熏鱼,美哉乐悠悠。”

除了味美的清水鱼外,还有几种美味的山珍,那就是松树林中的蘑菇以及山中的竹笋和笋衣。蘑菇味鲜且营养丰富,医院门口经常有乡下人前来叫卖,很受我们大家的欢迎。此外,冬、春的新鲜竹笋和笋衣,也是脍炙人口的山珍食材。南林的竹子很多,以楠竹和山竹最好,楠竹“暴”的冬春竹笋,壳薄肉厚,烹饪食之,味道清新,营养丰富。刚刚出土拔长的楠竹笋衣,十分鲜嫩,笋衣烧肉,令人大块朵颐。山竹笋更多,只有拇指粗细,开春季节,竹笋暴长,抽回以后煮熟凉干,炖鱼炖肉炖酸菜,都是食材中的上品哦!

计划经济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有些东西却很便宜,在农村也容易买到:鸡蛋五分钱一个,老母鸡也就是七角二分钱一斤(毛鸡肉价),牛肉只卖三角五分钱一斤,但不是经常有,要看机会,只有不能耕役的老牛经审批后才能宰杀,只要得到消息,我就去买,有时一次就买一二十斤,当然首先要看这牛肉里有没有螩虫卵,这一方面我是专家,如果发现螩虫卵,不仅我不买,还要告诉别人一定要煮熟了再食用,以防感染牛螩虫病。

一次石垅公社炸山,飞来的石块把一头两岁的小黄牛的后腿打折了,由于不能作为耕牛所以宰杀了,我买了十多斤小牛肉,用此作馅子包的饺子款待地区医院王祥林医生和他带来实习的学生,鲜嫩的牛肉馅饺子给他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以至十多年后在中南医院碰到王医生回忆当年情景还赞不绝口。

南林的猪肉非常好吃,质地细腻,口感极佳,这和他们伺养的方法有关,南林农家养猪,基本上是一年以上才出笼,而且猪是吃熟食,主要飼料为苕藤、红苕、米糠和包谷等,小猪游长骨架,大猪囚长肉膘。每到年底杀猪过年是他们最喜庆的日子,我们医院的职工,到了九、十月份,就到熟悉的农户家订肉,按略高于市价先付订金,到了杀年猪时就去拿肉,这样两利,农家也高兴。我每年都这样带肉回武汉过年,那时武汉物质极度紧张,连蔬菜都定量供应,我能带回这些肉,全家都喜出望外哦!

南林民风朴实,人们心地善良,且十分好客,尤其对于我们医生更是尊敬有加,每次出诊先不让看病人,煮一碗四个糖水鸡蛋让你吃,当然不能都吃完,也不要吃两个,然后再诊治病人,临走时,总要给点东西带走,多半是点花生绿豆和苕粉之类的,虽然不多,但情意很重。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医生是非常的信任,不管病人治疗的效果如何,从无怨言,更无扯皮医闹的事情发生,他们纯朴的理念是:“郎中诊得好病,但诊不了命。”

我在南林工作了六年后调到县卫生局去了,尽管我离开已经四十六年了,但南林的山、南林的水、南林的人和事都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令人难以忘怀。

责编:张敏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