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俊:窑变是蝶变的惊天美丽

2024-09-26 21:49 来源:掌上咸宁






窑变是蝶变的惊天美丽



刘汉俊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一定要去看这个地方的博物馆。

在景德镇的中国陶瓷博物馆,能比较完整地看到中国瓷器进化、优化、美化的过程。陈列的陶瓷器残片、经修复的陶瓷器,透着沧桑与古老。从古朴、粗拙,年代久远的陶器,到纯色的青瓷、缤纷的釉瓷,能看到人类的智慧在长高、审美在开花、文明在结果。考古科技的神通,帮助我们还原了古老的从前、看到过去的过去。

残片,是打开尘封已久岁月之门的钥匙。

一抔土、一团泥,一粒青、一笔釉,无论是精品、珍品、极品、绝品、孤品,还是丰富之器型、繁多之种类、绚丽之色彩,都是先民先祖劳动的成果。把山劈开了掏个矿,把地挖个洞做成窑,把山上的林木砍作柴,把山那边的水引到跟前,都是那个时候的劳动产物。


泥土在涅槃,人类也在涅槃。

从古猿人、能人、直立人,到智人、现代人,我们的祖先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一寸一寸地直立起来,一岁一岁地增加寿命,都是为了今天的我们。不要嘲笑他们长得丑、像猿猴,不少哂笑他们臂长、腿短、脑干小,其实他们在努力地进化着DNA,是想今天的我们更聪明些;他们在努力地站直,是为了今天的我们,能站直、更健美、更潇洒。那些简陋的、粗糙的、笨拙的、脆弱的泥陶具,是那个时候的科技高峰,不要笑话那是弱智玩具,那是人类的童年。进化靠劳动,进步靠智慧,残片也是芯片。

夹砂陶、印纹陶,原始瓷、成熟瓷,是劳动的产物。进窑的是创意,出炉的是得意。窑火每天都是新的,有一种重复叫创新。每一孔窑都是希望的孵化器,每一尊成品都曾行走钢丝,危处显身手。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却是失败的孪生兄弟,沮丧与欢欣相伴生。瓷山有路创新为径,瓷海无涯创新是桨。冰裂是裂变的奇思妙想,窑变是蝶变的惊天美丽。

从泥土到美瓷,从产品到作品,每一粒瓷泥都是艺术的细胞,每一团窑火都是艺术之花在绽放。输进去的是胎坯,取出来的是音符。垒成行就是诗篇,排成列便是旋律。每一个构图都可能是流芳百世的经典,每一种着色都可能在尘封千年之后依然鲜亮,每一片瓷胎在沉睡海底千万年,被打捞之后,还能一身鲜亮、泪眼婆娑地讲述,讲述远去的故事。一尊瓷器是一幅画,一窑瓷器是一曲交响乐,画名或者曲名叫《生命》。


抿一口茶,玉宇澄清;喝一杯酒,意深隽永。生活的哲理是酿出来的,陈年的老酒需要品味。茶生味,酒生情,器皿一端,万般纷扰全放下,唯有文思萦心,哲理在舌尖。把生活的滋味品出来,把人生的感悟抿下去。酒逢知己千杯少,茶有好味心自知。陶罐瓷壶,是哲学的具象,物化的生活,是人生的载体。

无数颗土塑成胎,无数粒青调成釉。千山远涉、万水奔流只为窑忙,七十二道工艺终成一品。揉合是基本方法,调和是主要手段,融合是最终目的,所有精湛技艺都是一生一世坚持的结果,一切传世佳作都是历朝历代接力的产物。不同信念、不同信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审美,可以站在同一个舞台,唱同一首歌。

万类霜天竞自由,千帆潮头逞风流。一切生物,莫不在自由中生长,在竞争中生存。“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言既简朴又深刻。天下陶瓷知多少,如砂粒尘土,各有各的生命,各有各的精彩,万物莫不相异。和谐比肩,共分春色,是各类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劳动中体现智慧与创造,创新中追求艺术与哲学,在竞争中融合,在交流中发展,中国瓷器走出了自己的路。

面对琳琅满目的展陈、林林总总的展品,每一尊瓷器,每一块残片,都是记忆的芯片。静默无言,接受你的审视。相信你在这一一的对视中,能寻觅到连通的信号、解读的密码。


——摘自刘汉俊新著《千年青白》第三章之题记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