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16:13 来源:掌上咸宁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立秋了。秋天是季节的转角、是时光的浅吟低唱。它不似春日的繁花似锦,也不似夏日的热烈奔放,更不似冬日的凛冽肃杀,它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一种淡淡的、清清的、幽幽的韵味。而在这个时节,捧一本好书,于秋光里静静阅读,便成了最惬意的事。
“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许多文人墨客在秋天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无常,或抒发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然而,悲秋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沉淀与升华,而读书则是化解悲秋情绪、获得心灵慰藉的绝佳方式。正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所说:“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种对秋日的细腻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清晨,薄雾轻笼,阳光透过窗帘洒下斑驳的光影。我坐在窗前,翻开一本《诗经》。那些古老的诗句如同秋日的露珠,晶莹剔透,带着远古的芬芳。《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我仿佛看到了秋水之畔,那片苍茫的芦苇荡,露珠闪烁,秋意渐浓。古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吟咏,在这个立秋的清晨,与我的心境不谋而合。书页轻轻翻动,沙沙作响,像是秋风拂过林梢,带着一丝凉意、一丝宁静。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只剩下文字与心灵的对话。读累了,抬头看看天空,湛蓝而高远,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仿佛也在享受这宁静的秋日时光。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庭院里,斑驳的树影在地面上摇曳生姿。我搬来一把竹椅,坐在葡萄架下,手中拿着一本《瓦尔登湖》。梭罗的文字,如同他笔下的瓦尔登湖,清澈、宁静、深邃。他远离尘世的喧嚣,独自在湖边生活,观察自然,思考人生。读着他的文字,我仿佛也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湖畔,感受着四季的更迭,聆听鸟儿的欢歌,触摸树叶的脉络。立秋的微风轻轻吹过,葡萄架上的藤蔓轻轻摇晃,几颗晶莹的葡萄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此刻,我的心也如同那片湖水,波澜不惊、澄澈透明。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书桌上,暖暖的,柔柔的。我翻开一本《唐诗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跃入眼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这句诗,让我感受到了立秋的清新与宁静。一场秋雨过后,山林愈发清幽,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诗人漫步山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是何等的惬意与自在。而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则让我看到了立秋夜晚的浪漫与柔情。烛光摇曳,秋夜微凉,女子轻执罗扇,扑打着飞舞的流萤,那画面如梦如幻。读着这些诗句,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着立秋的美好。
更有那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句词,总能让我感受到秋日黄昏的那份宁静与忧伤。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远处的山峦被染成了金色,近处的树叶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边。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天涯漂泊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立秋读书,是一种与时光的对话,是一种与心灵的交流。在这个季节,书卷里的文字仿佛也沾染了秋的气息,变得愈发醇厚,愈发深沉。它们如同一片片落叶,轻轻落在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让我在宁静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在阅读中体会岁月的悠长。
立秋时分,愿你我都能在书卷里,寻得一份秋的宁静、一份秋的诗意,让心灵在这收获的季节,也收获一份充实与安宁。(口述/徐佳佳 整理/本报记者 陈希子)
责编: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