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16:16 来源:掌上咸宁
何功伟,又名何明理,化名何彬、何斌。1915年出生于咸安区桂花镇柏墩村,1941年牺牲于恩施。
(上接第15期)
敌人仍不肯罢休,陈诚亲自电谕驻藕池的一二九师师长,令其派人从湖北石首将何功伟的父亲何楚瑛送往恩施,妄想用骨肉之情来软化何功伟的革命意志。4月8日,一位身穿蓝布长袍、手拿油纸雨伞、满面愁容的老人出现在方家坝管理所的谷仓前。何功伟猛地扑到老人的跟前,两手拉着老人的袍角连连喊道:“爷,您不该来!爷,您不该来啊!”
国民党特务利用老人期盼儿子出狱的心情,对老人甜言蜜语,威吓利诱,要老人劝何功伟“回心转意”。先是提出只要何功伟登报宣布“脱离共产党”,就可以出狱。何功伟断然拒绝了,对父亲说:“我抗日救亡无罪。我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志不可移,宁死无怨。爷,你就当没有我这个儿子。” 后见不行,又提出新的释放条件,只要何功伟点头了就可以出国留学。老人再次向何功伟转述了上述条件,何功伟看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诡计,知道父亲受骗了,对父亲说:“爷,您回去答复吧。留学可以。第一,个人不履行任何手续;第二,由他们公开登报,以统一战线名义派我去留学;第三,留学的地点是苏联。” 敌人当然没有答应这些条件,其诡计再次被何功伟揭穿。
何楚瑛老人在恩施住留了四十天,往管理所跑了十次。每来一次,回去就要痛哭一场。何功伟为父亲精神上受到的折磨而难过痛苦,决计再不让特务这么折磨自己的父亲。为了催促父亲回去,将两个多月前就在狱中写给父亲的信交给了父亲。
信中写道:“当局正促儿‘转变 ’,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然揆诸宁死不屈之义,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微闻当局已电召大人来施,意在挟大人以屈儿,当局以仁至义尽之态度,千方百计促儿‘转向 ’,用心亦良苦矣。而奈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
这封信全文一千一百九十四个字,字字铿锵。信的原件被特务机关截留后呈报到了省主席陈诚手里。直到何功伟的父亲来方家坝探监时,何功伟把这封信重新写了一份,由老人秘密带出牢外。
针对父亲来恩施的思想,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何功伟又给父亲写了第二封信。
信中写道:“儿之所以始终忍心背弃大人养育之恩,断绝妻子之爱,每顾而不悔者,实不愿背弃大多数人永久利益以换取吾一家之幸福。谁无父母?谁无妻儿?儿安忍出卖大家,牺牲他人,苟全一己之私爱?儿决心牺牲个人,以利社会国家,粉身碎骨,此志不渝……”
老人读后,悲痛和感佩交集,知道儿子誓死不渝,志如磐石,不可动摇。知道劝降无望后何楚瑛老人决定回家。最后一次探监,老人在何功伟的谷仓里睡了一夜,父子彻夜长谈。父亲痛感就要失去自己的儿子,老泪纵横地下跪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功伟,省主席陈诚说了,只要点头,就可以跟我回去,你就点一下头吧!”何功伟心疼地扶着父亲,斩钉截铁地说“爷呀!您不要上他们的当了!我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头可断,头不可点!我的志向已定,您不用强求了。” 老人怀着无限悲痛与惆怅,踉跄地走了。最后一次探监时,何楚瑛老人把何功伟写给许云和组织的信秘密带出监牢,经钱远镕、钱远铎、何功楷等人,转送到中共中央南方局。
高歌壮语励同囚
何功伟不仅自己在狱中坚持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而且教育狱中的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保持革命气节。为了使更多的难友鼓起斗争的勇气,他经常引吭高歌。唱歌,本来是他的爱好。但在地下工作时期,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他好长时间已经不再唱歌了。被捕后,他常被单独囚禁,无法以别的形式同难友接触,就以歌曲为武器,来打击敌人、教育难友。起初,特务们不准他唱,他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一定的唱歌自由。
据狱中不少同志后来回忆,何功伟最喜爱和经常唱的歌是《延安颂》。这是他心向延安,心向党中央的深情流露,同时也唤起狱中难友对延安的无限向往。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延水河边,带到了巍峨的宝塔山下,那是革命圣地,是党中央、毛主席所在的地方。
每到傍晚,歌声就从何功伟的地牢窗口飘扬出来:“一个年青的兵,站在他窗前,弹着他的弦琴在歌唱……”。女牢的四个女难友接着唱起了《夜莺曲》,这是一首号召俄国纺织工人革命斗争的歌曲。在歌声的召唤下,其他各囚室的同志也走向窗前,齐声唱起了高尔基的《囚徒曲》。难友们胸中泛滥着对反动派无比的愤恨,被压抑着的怒火从歌声中爆发,难友们称之为“狱中音乐会”就这样开始了。
何功伟的男高音又领唱起《茫茫的西伯利亚》,“难友们!不要呻吟,我们得把牙根咬紧。又粗又长的铁链,把我们捆成一条心。我们冒着黑暗前进!我们向着黎明前进!”歌声像一双有力的手,把受难的人紧紧地拉在一起。
每次“狱中音乐会”都以《满洲囚徒进行曲》收尾。四间牢房的人,都一齐跟着何功伟唱了起来。“脚铐打得尘土飞扬,脚铐打得祖国的土地动荡,向前,向前,向前,向自由,战士的血迹在前方,它指示着自由的道路,指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解放!解放!”整个监狱在大合唱,歌声冲出囚笼,像匕首,像标枪,像滚滚的春雷,震撼了山谷,山谷里发出了巨大的回响。
在方家坝狱中,何功伟创作了《汨罗怨》并谱曲。在谭家坝狱中,他又创作了组诗《清江大合唱》,其中有《清江颂》《清江怨》《清江对口唱》,以无限的深情描绘了如画的清江风光和清江两岸人民痛苦悲惨的生活,控诉了三座大山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他除按照《夜半歌声》曲谱填写了给妻子许云的诗篇《狱中歌声》外,还创作了《狱中歌声》第二段《给全监难友》和第三段《给女牢难友》等作品。可惜这些诗作的大部分于何功伟牺牲后,敌人进行突然搜查,被难友们忍痛销毁了。
在何功伟创作的众多歌曲中,《狱中歌声》是何功伟为怀念爱人和战友许云同志而写的革命战歌。歌曲抒发了何功伟对战友的深深怀念和纯洁崇高的感情。何功伟用冼星海谱写的《夜半歌声》的曲调唱着:“黑夜阻着黎明,只影吊着单形,镣铐锁着周身,怒火烧着内心……在这窒息的铁狱里,谁给我同情的慰问?!谁抚我痛苦的创痕?!我热血似潮水般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为保卫真理而抗争……”大地静极了,整个山谷都在倾听着他的歌唱,只有窗前的哨兵还在那里走来走去。他继续唱着:“你折了勇敢的战友,是否感到征途吃紧?你失掉亲爱的伴侣,是否感到人世凄凉?不!姑娘,你应该步上我的岗位,坚决地打击敌人!愿你同千千万万的人们,踏着我的血迹前进!
(备注:何功伟烈士在鄂西革命活动相关内容由恩施州史志研究中心供稿)
责编:刘玉关
审核: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