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8:56 来源:掌上咸宁
1937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湘鄂赣省委改为湘鄂赣特委,划归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10月,郭述申、钱瑛、陶铸等人组成中共湖北省工委,12月组成湖北临委。自1937年10月至1938年8月,在湘鄂赣特委、湖北临委领导下,鄂南地区先后恢复重建通山县委、通城县委、崇阳县委,收集武装、联络老红军战士,开展抗日民众宣传、组织、动员工作,并在各县建立湖北省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分会。
1938年8月,经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在咸宁、大冶两个中心县委的基础上,组成中共鄂南区特别委员会(简称鄂南特委),统一领导鄂南10县的工作,驻地咸宁仙人墩,何功伟任特委书记。
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历时4个半月武汉会战结束。10月5日至11月9日,咸宁各县相继沦陷:日军自阳新、大冶兵分三路进犯咸宁:一路沿富水进攻通山;一路沿三溪口、杨畈进攻咸宁;另一路经大冶向金牛、贺胜桥进犯。
咸宁。自三溪口、杨畈进犯的日军第九师团于29日占领咸宁县城,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沿粤汉铁路进攻蒲圻、嘉鱼;一路沿湘鄂公路进攻小岭,攻占崇阳、通城。
蒲圻。10月31日,日军第二十七师团沿粤汉铁路南下进犯蒲圻,11月1日中伙铺失守。3日晨,日军第九师团2000余人在蒲圻县城东北受阻。4日拂晓,敌增援步兵千余人,炮6门,在飞机掩护下,再度进犯,驻守虎山的国军第一二八师某团一营与敌苦战两昼夜,全营官兵仅剩百余人,在弹尽粮绝下,守军营长率部冲入敌阵,展开肉搏,全部壮烈牺牲,蒲圻县城沦陷。随后,日军兵分三路侵略蒲圻全境,7日晚羊楼洞、新店被突破,蒲圻全境沦陷。
嘉鱼。11月1日,日军第九师团骑兵第九联队,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三大队600余人,从贺胜桥经山坡、法泗至十里铺、五里牌,与驻嘉鱼县国军第五十五师炮兵第九团鏖战两昼夜,国军因众寡不及撤出战斗。 11月3日拂晓,嘉鱼县城陷落。
通山。10月8日,日军二十七师团1000余人自武宁箬溪向阳新、通山边境入侵,行至通山岩岭山遭到国军六十军1个营兵力阻击,歼伤敌数百,战斗持续3昼夜,日军调飞机数架对国军阵地狂轰滥炸,并施放毒气弹,全营官兵全部壮烈殉国。10月18日,日军二十七师团沿富水河谷西侵,国军在通山慈口石角山与日军血战数日,毙敌700余人。日军调集毒气弹在石角山一带投放,当地军民受害达2000人之众,国军撤至九宫山一线。27日,日军沿富水入侵通山,击退国军九十二师。 11月5日,自咸宁阎家岭而来的日军二十七师团四七七部队占领通山县城,并侵占通阳公路沿途各集镇。国军第三十集团军和第八军沿九宫山麓与日军对峙。
崇阳。11月5日,日军第六师团板垣川岛、四十师团谷寿川等部队,附配空军,分道进袭崇阳:左翼由通山杨芳林,过界头塘,趋小沙坪,抵东堡;右翼由咸宁经抛牛西岭,抵龙头;中路由通山、楠林桥,沿武长公路,经白羊铺、白霓桥,进扑崇阳县城。驻守国军第六十军在抛牛西岭、白羊铺一带,堵击日军6小时后失守,6日中午,崇阳县城陷落。8日,日军占领大沙坪,崇阳境内主要城镇全部沦陷。国军一三三师、一三四师部分主力携崇阳抗日游击队于沿东流桥铜钟山、银山岭一带布防。
通城。1938年11月6日,日军向通城推进,国军在石城湾、鸟吴山、石壁口一线,堵击日军一昼夜,7日在大沙坪燕窝一线对战8小时,后将阵地转移至通城九岭。日酋野岛率部分三路侵犯通城。11月8日,县城被日军侵占。10日,日伪军以坦克、飞机开路,继续南犯。国民党军二十一师、八十二师、九十二师据守九岭一线顽强拒敌。日军攻关不克,伤亡800余人,退守县城。不久,日军二十师团一部、第九师团一部先后侵入通城。国军主力沿九岭阵地与日军对持,并相互攻防。
鄂南沦陷以后,中共鄂南党组织在敌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武装。崇阳县委在华陂组建崇阳县抗日游击队,后与西山支队合编为崇阳县抗日大队。咸宁县委在何功伟的领导下组建农民自卫队、游击队,后改称湘鄂赣总指挥部直属咸宁第二大队。鄂南特委领导下的武昌、鄂城、大冶、阳新也相继建立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24日,中共湖北省委撤离武汉,根据预先指示,鄂南改由中共湘鄂赣特委领导。1938年12月,根据湘鄂赣特委决定,中共鄂南特委改称中共通山中心县委,负责领导武昌、大冶、鄂城、阳新、通山、咸宁、崇阳、通城、嘉鱼、蒲圻10个县工作,驻通山界水岭。
至1939年4月,武昌区委领导下的梁湖大队发展到500多人、400多支枪,活动范围扩大到北抵鄂城梁子,东到沙咀,南及咸宁余花坪,西到斧头湖一带。至1939年5月,武昌乡促会组建的樊湖大队发展到1000多人、700多支步枪、20多挺机枪。
1938年10月至1939年7月,在鄂南特委和通山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鄂南抗日游击武装初试锋芒,先后取得“首战挂榜山告捷”“八卦岩杀日军,南咀打橡皮艇”“金贺公路上打汽车”“金塘畈夺回日军掳掠的财物”“徐家桥伏击战”“保福祠武装智歼日军”“钱沈村杀汉奸”“朱子桂山伏击战”等战斗胜利,打击了日军、汉奸的嚣张气焰,迫使零星日军不敢离开县城和据点、汉奸不敢公开活动,将日军的实控范围牢牢锁死在县城和据点。
(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