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6:58 来源:掌上咸宁
何耀龙
值周末有闲,应几个朋友之邀,来到老家麦市镇的黄龙山天岳关,虽然多年来已来过多次,但故地重游,还是心生诸多感慨。特以此文向大家介绍天岳关这一人文名胜的由来,并致敬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无名英雄们!
天岳关坐落于黄龙山的湘鄂赣分界处,关口南边属湖南平江县的虹桥镇,东面是江西修水县的白岭镇,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天岳关古名长山寨,初建于南唐,为后周与南唐分界,其地势险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湘鄂要冲。天岳关有长达千年的浓厚的人文历史背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曾两次游历到此,留下了“山行十日雨沾衣,天岳关前对落晖。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的诗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曾派兵屯驻于此;现存天岳关建于咸丰五年,由兼资文武的平江人、湘军骁将李元度亲书天岳关关名;太平军、北伐军皆经此关从湖南进占通城,由此,天岳关已成名闻三省的第一雄关。
时间转至1938年,日寇于夏秋之际大举侵华,九江、武汉相继沦陷,1939年夏,日军欲从天岳关南下,据守天岳关一线的是从台儿庄战役后撤至通城的国民革命军梁汉民92师,为防日军从天岳关进占长沙,92师1个团与凶残之敌展开了殊死拼杀,前赴后继,死战不退,大部壮烈殉国。1939年7月,92师奉命在通城九岭狙击欲进犯长沙的日军,共牺牲1000余人,师长梁汉明为纪念和旌表从台儿庄到天岳关、九岭、长沙等地与日军血战以来为国捐躯的92师将士,在天岳关左侧动工兴建了无名英雄墓和纪念碑、亭等建筑,并请蒋介石亲笔题名“气壮山河”四个大字,梁汉明撰写墓志铭,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李仙洲分别题写“浩气长存”“人类之光”以纪念,该建筑于“文革”期间被毁,后于1987年由通城县政府按原貌重修,并命名为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岳关周边三省邻近几个县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当出现国家分裂和外敌入侵的民族危机时,总有时代精英和民族英雄应运而生,他们顺应历史潮流,或以民族大义和雄才大略号令天下,推翻腐朽没落的旧政权拯民于水火;或征战沙场守土开疆和收复失地,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而战,使中华文明传承千年,让中华儿女有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基因。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肆虐横行,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众多抗日英烈,更有无数像在天岳关旌表的92师无名英雄那样的普通战士,当无名英雄们牺牲时,绝大多数还都是20来岁或只有10多岁的青少年,如果在和平时期,他们应该还在校园读书、在父母膝下承欢,正处于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和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好年华,可青春生命因为抵御外敌入侵而凋谢,把遗骨和忠魂永留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
为国捐躯,这是民族的光荣,但也是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可敬的无名英雄们,他们本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可却为了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由他们及各自所在的家庭,承担了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灾难!他们的爱国忠魂,与青史留名的英雄们一样,永远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家族的记忆里、在历史的记载中、在学校的课本上,应该给他们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告慰这些用宝贵生命守护家园的勇士们,给子孙后代一个真实、客观的历史传承!
我们不应该忘记给我们制造过灾难的国家和民族,只有把爱国主义精神根植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国家统一,才能从实力上震慑住那些骨子里有着侵略和豺狼本性的强盗,从根本上消除民族的隐患,避免历史的悲剧在未来重演。
最后,我以自己近期写的诗、联习作,致敬那些为国牺牲无名英雄们的抗日忠魂!
谒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倭寇侵华国运悬 男儿喋血卫家园
血沃三湘歼顽敌 立马九岭阻祸延
阵阵松涛如怒吼 潺潺流水似悲咽
此生不悔为雄鬼 青史流芳应万年
壮士不还乡只为捍剩水残山留天地正气
台海期一统更须聚仁人志士奋卫霍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