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09:25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祝宝成 王恬
掌上咸宁报道
1月16日,腊月二十五凌晨5点半,一阵闹铃声打破了冬夜的清冷沉寂,赤壁市新店镇雨亭岭村五个联排的蔬菜大棚随即点亮了灯光,这缕光唤醒了笼罩田野的茫茫夜色,也带来些许暖意。
点亮灯火的人叫田建春,是蔬菜大棚的负责人。今年40多岁,田建春有着多重身份:赤壁中伙铺镇村民、大型餐饮连锁店老板,还有他最看重的农民身份。他笑着说,是家乡这片土地养育了他。
2000年,20岁出头的田建春和同乡到广东打工,经过多年打拼,他在广东站稳脚跟,并成立自己的餐饮公司。
去年春节,一家人开家庭会议,父母提醒他“不能忘本”。此时,国家政策对农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家乡周边也没规模化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经慎重考虑,他决定返乡创业,种植业不仅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能带动附近群众一起致富,一举两得。
去年刚过完年,田建春就到嘉鱼、武汉等地考察,得知有机瓜果蔬菜颇受市场欢迎,决定回来种植瓜果蔬菜。
去年3月,在咸宁市驻雨亭岭村工作队的引进下,他以每亩地一年800多元的价格,流转了70多亩农田。工作队和村里引进财政资金100万元,建起了五个温室大棚,承包给田建春种植有机蔬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我们村集体经济一直都很薄弱,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村集体经济大幅增长,达到7万多元。”雨亭岭村村支书刘继生说,今年,他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发展壮大设施农业,丰富农产品种类,以特色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走进大棚里,田建春和村民们正在齐心协力地翻土、起垄、挖沟,趁着好天气有条不紊地开展备耕工作,为即将开始的辣椒、西红柿等蔬菜育苗做好准备。目前,5个大棚已经基本完成翻土。
“我们已经在华中农业大学培育了35000棵蔬菜苗,土地平整好了,初八就可以直接栽种。”田建春说,他还专门请了农技专家,手把手教大家栽苗的技巧。
据了解,蔬菜大棚基地用工优先考虑脱贫户,让当地群众实现“零距离就业”。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仅让我脱了贫,还有了稳定的就近就业机会,未来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村民聂秀红激动地说。
今年40多岁的聂秀红,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患有重大疾病,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乡村振兴工作队干部了解到她的难处后,安排她到田建春的蔬菜基地务工。
“现在每个月务工收入就有3000元左右,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聂秀红说,村里建设了蔬菜基地以后,她与60多名村民在这里实现了就业,不仅能打工赚钱,还学会了一定的蔬菜种植技术。
谈及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聂秀红说,家里的对联、鞭炮、灯笼都买好了,看着从无到有的温室大棚,今年的除夕夜一定红红火火。
同样,对田建春来说,眼下,大棚内虽没有生机勃勃的光景,但即将播下的一盘盘蔬菜种,却满是收获的希望。
俗话说:“人勤春来早”。田建春相信,只要大家不辞辛苦、科学种植,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雨亭岭村的蔬菜产业会越来越好,雨亭岭村民生活也将越来越美好。
责编:刘念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