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利利
上周五,居住在水岸澜庭小区的揭汉崇吃过午饭就急匆匆地出门。自从今年5月家附近的香城书房投入运营后,她这段时间总是格外忙碌。
“家门口建了书房,我每日都要‘泡’一会。读书也好,哪怕坐坐,都觉得很有意义。”揭汉崇说,退休后她一直无所事事,每天不是在家就是泡在菜市场,自从香城书房运营后,她就找到了去处。有时邀约三五好友,有时和老伴一起,去书房看书已经成为揭汉崇的一种生活习惯。
让揭汉崇“上瘾”的是咸宁市图书馆相山书院香城书房。这座书房,建在在淦河之畔。
推门而入,明亮整洁的书房内,精致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落地窗前三三两两的市民闲坐着看书,不同于城市的快节奏,书房内静谧祥和,散发着醇厚书香,温暖的阳光流淌在屋内每个角落。
走进香城书房,揭汉崇顾不上聊天,一头扎进了书海里。和揭汉崇一样,书房内坐满了前来“打卡”看书的市民。“这里安静,适合看书。”职院学生王玉仁说,书房离学校特别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来书房看书感觉很充实。
揭汉崇拿了一本《中国皇后史》沿着书房楼梯上二楼,这里也坐满了人。“准备期末考试了,这个书房安静、藏书也丰富,适合在此学习。”正在做数学试题的职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李金珍抬起头说道。
书房流量显示屏上显示,从5月1日试运行开始至上周五,已经有194000多位市民走进书房体验。
为何他们都喜欢在这里看书?图书管理员冷珊解开了“秘密”:香城书房在淦河边,环境很优雅,冬日暖阳下,选一本喜欢的书,再泡一杯茶,靠在座椅上,能休闲地坐一下午。
不仅如此200余平方米的香城书房空间里,有文学类、少儿绘本、科学历史等各类书籍共计8000余册,并设置了自助借阅设备区、图书陈列区、阅读讨论区、小型设备间等,配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安全监控等设备。同时,还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充电设备,让读者阅读环境更加舒适。
“我们开展了多次读书会、当地作家作品发布会等活动。”冷珊说,随着城市书房的建设,阅读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新风尚”。
除了相山书院旁的香城书房,十六潭公园、南昌路社区、清华城的香城书房也相继建成即将试运营,老图书馆也按照规划改建成香城书房。
在这里,经常会看到大学生带着耳机,桌上摆满英文书籍;老人拿着放大镜,逐行逐字查看文史资料;小情侣面对面温书,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孩子写着作业,妈妈也在一旁当起了学生。似乎来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存在感……
记者手记:
作为咸宁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品牌,香城书房正在用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阅读队伍。它用一方小小的空间,开辟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和书店的全民阅读第三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可以静心享受轻松、自由,有温度、有情怀的阅读场所,让书香飘进万家。
根据市委、市政府规划,2019年温泉城区建成5个“香城书房”,初步形成3公里阅读圈。
于咸宁而言,遍地开花的香城书房在慢慢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咸宁新的文化坐标。
于市民而言,它就像生活中的“精神粮仓”,给纷扰浮躁的琐碎日子里增添一缕温暖人心的光。
责编:镇强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