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08:29 来源:咸宁日报
什么是责任与担当?“风里雨里,我们守护你!”就是最响亮的答案
通讯员 伍伟 余娅敏
夜里的四邑公堤,江面风平浪静,堤上灯火通明,党旗高高飘扬,在三号哨所,贺国华正忙着组织队员开展新一轮的夜间巡堤。
“每个班的时间,每班巡查的过程都要按照规定来,首先,纪律要严明,到江堤巡堤执行战时纪律;第二,流程要规范,不允许偷工减料,不允许漏过任何一个流程。”巡堤前,贺国华再一次的叮嘱队员们。
43岁的贺国华已经是第三次上堤了。98年洪水,21岁的他在堤坝上坚守了53天,22年后,当他再次来到堤上,更是不敢有半点疏忽,整整24天,贺国华和弟兄们不间断地值守在堤坝上,漆黑的圩堤上,大家拿起手电筒走在长满杂草的斜坡上,一边探路,一边查找险情。
巡堤角、查管涌、观散浸,看似枯燥平淡,但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在堤上,大家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巡”着;心,每分钟每分钟都“提”着;温暖,也在交相传递着……
刘远富是贺胜桥镇黄祠村的贫困户,在了解今年紧张的汛情后,他主动请缨,“大事我帮不上忙,这体力活我还是能干的,让我去吧。”刘远富说,自己因为生病在家休息了一年,治疗上,政府不仅给了很大帮助,病好后还帮他在家门口的基地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份情,实在是太重了。
岁月更迭,战场转换,老兵不曾离开。年轻一代,接续抗洪,勇往直前。
65岁的金庆昌双鬓发白,是3号哨所年纪最大的队员,40年前,他就在这里守过堤。穿着胶鞋,一只手拿着电筒,一只手握着铁锹……金庆昌和另外6名队员在江埂内侧一字排开,开启长达8小时的步行巡堤。“巡堤可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麻痹大意,身体素质上还是挺考验人的,当时我报名要参加巡堤的时候,就想着只要大家不嫌我年纪大,我就来。”巡堤途中,金庆昌不时停下脚步,用铁锹轻轻翻动着堤上的杂草。巡堤来回一趟需要2个多小时,一夜来来回回地打转,非常考验巡堤人的耐心和细心。
5号哨所的队员邹战,在守堤人中看上去十分稚嫩,虽然只有18岁,但守护家园的决心,十分坚定。“因为我想去当兵,7月8日接到通知到这里来参加防汛工作,守堤也是保卫家园,到这里,也是为人民服务。”夜色阑珊,大堤上,三三两两的手电光在四处“扫射”,风声、蚊虫嗡嗡声、蛙声不绝于耳。踏过深深浅浅的草丛,尽管大家穿着长裤和过膝的雨靴,但毒虫还是透过衣服疯狂叮咬。
时间慢慢过去,来回的巡守换得了片刻的休息。大家坐在一起,抽根烟、吃片西瓜,又重新踏上路途。大堤上,不灭的灯光,守护着大堤下,安心的脚步。他们用“细心”,让人们“安心”,每一个守堤人,就像深夜里的一束光,既温暖,又坚毅。
夜越来越深,远远望去,守堤人的身影若隐若现,最后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责编: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