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18:53 来源:掌上咸宁
3月10日—5月24日,围绕落实市委“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市委组织部举办了市级年轻干部经济工作能力提升示范班,点训30名“85后”优秀年轻干部,按照“专题辅导+岗位历练+调研实训”模式进行培训,让参训年轻干部在学了就练、练了就干的“实战”环境中,不断提升抓经济工作的能力。
在为期2个多月的学习中,他们有哪些思考和体会、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参训年轻干部、来自市商务局的卢敏讲述——一名年轻干部的经济“解题”成长记。
教室里“开窍”
推开“思想窗” 看见“天地宽”
3月10日,在市委党校2025年春季主体班暨年轻干部经济工作能力提升示范班开学典礼上,市委主要领导为我们全体学员作了《强化争先意识 提升能力本领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专题辅导报告,并勉励我们要切实提升发展本领,努力做到懂经济、懂产业、会招商、会服务。这些鼓劲的话,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全体学员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在党校课堂中,来自15家省市单位、省内高校、湖州党校和经济组织的28名有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围绕“五大行动”、供应链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大财政体系建设等主题,面对面给我们讲理论、教技能,带我们学案例、练实操。记得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题为我们授课时,他讲解的“微笑曲线”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线的左边是研发设计、中间是生产制造、右边是营销服务,在产业链中,产品的附加值更加体现在两端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环节,吴教授指着曲线两端说:“往上爬,抓研发设计;往下沉,做服务应用,这“微笑”才能真灿烂!”
课余时间,我收集由市商务局牵头负责的全市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相关数据,并以“微笑曲线”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我们的新材料企业存在产业聚集度不高、结构性不优,科研投入和专利布局不足等短板:规上企业较小、中游加工厂商较多、产业附加值有限;2024年,全市新材料企业技改投资总额为13.41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技改投资额的8.5%,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和产品大多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位,“往上爬、往下沉”正是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当务之急, 我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发展新材料产业“一核三带”的布局——高新区当“大脑”、赤壁做“玻璃手”、通城织“云母网”、崇阳炼“钒基骨”,并和单位同事一起,着手起草《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探索将“微笑曲线”理论应用到咸宁的新材料发展实践中,6月30日,该报告被市社科智库的《研究报告》采用。
一个月的专题辅导,时间虽不长、但收获却很多,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和其他参训年轻干部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推开了“思想窗”、看见了“天地宽”。
工地上“淬火”
泥巴地里建园区 项目一线练本领
理论刚“入脑”,马上就“实战”。4月12日—5月15日,
综合考虑履职经历、专业特长和能力短板等因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们30名参训年轻干部被选配至15个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政务服务等“三个一线”岗位进行历练。为加强历练工作的精准性,市委组织部还会同市政数局、咸宁高新区和各县(市、区),确定了8名阅历丰富、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的领导干部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对我们历练期间的工作、生活、学习进行全方位指导。
我和崇阳县路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程钊被分配至咸宁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项目工地,在指导老师——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杜新国的帮带下开展工作。
4月12日,雨天,第一次实地看项目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满是泥巴的荒坡,我心里当时就在打鼓,这场地,啥时候能开工?要高效率、快节奏的推进项目,按部就班肯定不行!在高新区党工委的领导和杜新国老师的帮带下,我们和项目专班的同志们一起,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工作模式,联动多部门边干,边授理、边审核资料,10天时间完成了产业园的土地平整和管线规划工作。说句真心话,那会儿是真的心里没底,但每天在朋友圈看见其他参与历练的年轻干部晒工作、晒进度,我和程钊就有一种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大家都是年轻干部,我们这个组绝不能比别的组慢半拍!
在一线历练的33天时间,我和程钊一起参与了23个招商项目的评审,从一次次评审中,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出了项目全周期23项“服务清单”,让招商服务有了“说明书”。我们也越来越明白,看项目不能光盯着数字算账,更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想,这地方适不适合他们发展?服务够不够贴心?项目评审,光有书本知识不够,更得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我的角色也逐渐在转变,从最开始跟着流程走的“小跟班”转化为能提建议、能推着事走“包工头”,这份在泥巴地里“打滚”、项目一线淬炼的经历,让我心里感到无比踏实。
湖州市“取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咸宁的明天也会更灿烂
登上高铁,一路向东!5月18日—5月24日,我们示范班的30名年轻干部被选派至咸宁市对标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训。
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到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西塞科学谷,从与湖州文旅、经信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的面对面交流到乡镇党委书记论坛,我们30名年轻干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学,湖州的自然生态之美、经济发展之美、城市建设之美、开放创新之美、民生幸福之美,让我们深受震撼!我们的心情既兴奋、也有些许失落——兴奋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失落于咸宁与湖州比,还是有些差距,比如,湖州是“铁公水交”样样通,物流成本比我们低了28% ;5个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2个保税物流中心,培育了8个出口超50亿的“大块头”企业……相比之下,咱们咸宁的路还不够通畅——南三县还没通火车;外贸还不够强——全市年出口超10亿的企业只有1家;平台还不够稳——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刚刚起步。
失落填补不了差距、实干才能争先进位!从湖州回来后,我们30名年轻干部对标学习湖州的工作理念、标准、方法和作风,第一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一线工作中——来自咸宁高新区招商局的李博,以要素盘活为抓手,推动总投资超30亿元的项目“腾笼换鸟”;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张文会,协调组织本土企业、合作社与投资10亿元的天府烤卤食品项目精准对接,将“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廖春旭,学习借鉴湖州“创业第一见面人”机制,助力创建咸宁“创业首护人”品牌;来自咸安区大幕乡的唐阳,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农村资产,引入社会资金运营该乡350亩仙女湖畔旅游观光采摘园,打造“农特产品+旅游观光+生态养殖”三产融合业态……党校的书、工地的泥、湖州的美,都已装入了我们加压奋进的背囊,我们将用实干来证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咸宁的明天也会更灿烂!
责编:王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