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17:01 来源:掌上咸宁
在“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淬炼征程中,招商引资一线化身没有围墙的“开放课堂”——这里,对标江浙沪的思维碰撞火花四溅;这里,从政策洼地到服务高地的转型攻坚战正酣。
今年4月,通城县招商与投资服务中心干部徐为率招商小分队奔赴长三角,从通城的山乡腹地到长三角的开放前沿,他在这场“经济大考”中,将发达地区的真经炼成破壁重器,把叩门攻坚的足迹刻为成长年轮。
初抵长三角,徐为在招商战场遭遇“知识雪崩”。
某企业问及产业链配套,他递上的政策汇编被客商轻轻推开:“这些哪里都能给,你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汗湿的衬衫下,他真切体会到“热情撞上专业壁垒”的刺痛。
知不足而奋发,徐为白天走访商会企业,夜晚狂啃产业报告,将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要素资源、政策红利等核心要点浓缩成“通城优势卡”,反复研读至烂熟于心,力求做到“客商问策,对答如流”。
他虚心拜领导和同事为师,用心揣摩项目推介、客商接待中的沟通技巧,总结提炼出“先以数据说优势、再用案例讲服务、最后用情怀谈发展”的推介策略。
每一次洽谈,无论成败,他都第一时间复盘反思,分析得失缘由,找准改进方向,持续淬炼招商能力素养。“招商战场,既拼专业功底、沟通智慧、应变锋芒,更拼百折不挠的韧劲与攻坚克难的虎劲!”这是徐为在招商实战中领悟的真理。
面对闭门羹与石沉大海的微信,徐为在招商笔记上狠狠写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广西隆林晨鑫铝镁新材料冷峻的门牌、武汉八方聚合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会议室紧锁的眉头、福建闽瑞农业反复拉锯的条款——这些挫败时刻灼烧着他的神经,却更点燃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
他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对于优质项目线索,他紧盯不放、铭记不忘;在拜访对接前,他都深入研究企业动态,摸清其上下游网络;每次关键洽谈,他都能及时精准回应企业诉求,以专业和诚意打动客商。
九十个昼夜的躬身攻坚,他拜访企业35家,报送有关招商信息13条,举行1场招商推介会,邀请客商来隽考察7批次,吸引5家公司在通城注册。“招商战场上作秀的花枪挡不住真火!”徐为深有体会,“招商战场没有奇迹,只有把鞋底磨穿的执着,和把方案雕琢到极致的死磕。”
90天35次拜访企业炼就精准读心术,7批考察团踏出信任通途,5家企业在隽注册印证突围智慧,“干部素质提升年”在招商引资一线锻打的,是一把以坚韧为钢、以专业为刃、以情怀为火的金石密钥。
后记:淬火成钢的“通城解法”
从村湾的板凳会到项目工地的安全帽,从信访局的接访本到招商会场的PPT,通城年轻干部在“四个一线”的摔打,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成长笔记”。
2025年,全县新提拔干部中“85后”占39%,11名“90后”干部因在“四个一线”表现突出被予以晋升职级。
正如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昌在动员会上所说:“田埂上的脚印,工地上的汗水,信访室的灯火,招商路上的叠叠车票都是最生动的成绩单。”通城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没有闯不过的关隘,只有磨不灭的初心;没有引不来的活水,只有扑不灭的赤诚!”
这些沾满泥土、汗水、民声的足迹,不仅是“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成长刻度,更是通城从“县域发展追兵”向“高质量发展标兵”跨越的坚实步履——因为每一寸一线的深耕,都在为这片热土埋下未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