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丨以服务之笔绘就发展底色

2025-08-01 08:56 来源:掌上咸宁

环评审批,一端连着生态保护的底线红线,一端系着经济发展的活力脉搏。在服务项目建设的热潮中,作为环评审批科科长,丁文慧带领团队始终秉持初心,扎根一线,以“放管服”改革为指引,坚决挺起在审批服务一线“结题破题、护航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丈量责任厚度


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担当筋骨。责任,在急难险重中彰显!今年4月,金田轮胎改扩建项目现场,38℃高温车间内橡胶味刺鼻。企业负责人焦急万分:“废气处理设备试了三次都不达标,生产线快停了!”“实践是最好的熔炉!”我们一头扎进现场,趴在图纸上研究废气产排收集等情况,逐条分析监测数据,严密检测设施运行,迅速锁定症结;深夜翻遍同类案例,凌晨连线省环科院专家;次日即组织企业、设计、工程方召开“车间现场会”,最终敲定“预处理+深度净化”方案。当生产线恢复运转,企业负责人紧握我的手反复道谢时,那份掌心的滚烫让我深刻体悟:责任不是虚言,是汗水浸透的图纸,是挑灯夜战的坚守,是凝聚合力破冰前行的笃行。这份“厚”,是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淬炼中,用行动一寸寸夯实的职业根基。

二、展现专业深度

在系统思考中淬炼洞察锋芒。专业,是穿透复杂、锚定未来的利刃。在武汉新港潘湾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我们敏锐察觉污水管网可能存在规划空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迅速组建专业队伍,采用“历史资料分析+在线数据比对+无人机巡查+现场实地丈量”四位一体排查法,精准锁定盲区,指导园区完善了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面对“10年规划期是否合理”的争议,我深知专业需融入发展大局才有生命力,从环保设施迭代周期出发,力主引入“定期跟踪评估”机制,既保前瞻性又留调整空间。从一尺一寸管网的精准定位,到十年发展蓝图的前瞻擘画,专业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穿透表象洞察核心、寻求最优解的智慧锋芒。这份“深”,是在不断质疑、求证与预判的思维碰撞中磨砺而成。

三、拓展有为广度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破局潜能。改革,是破解发展桎梏的“金钥匙”。面对赤壁某纺织企业因污染物总量约束导致改扩建停滞的难题,我们跳出思维定式,深入研究行业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指导企业创新采取“以新代老”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目标,一举破解环评瓶颈。同时,我们刀刃向内深化改革:推出“同步审批”根治重复申报之弊,实施“容缺受理+承诺制”解燃眉之急,科学“下放权限”激发基层活力,上线“智能助手”提升服务效能。当企业负责人感叹“以前跑4趟,现在1趟搞定”时,那份便捷与赞许是对改革最好的回响。在改革深水区,“守底线,我担责”的承诺是担当的宣言;从个案破题到系统革新,每一次“破”与“立”都在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潜能。

四、跑出惠民速度

在极限挑战中锻造高效本领。速度,是民生福祉的温度计。引青济隽工程重点饮水工程,关乎两县30万居民饮水保障,须尽快开工。环评报告缺自然保护地可行性关键佐证。“民生项目等不起!”我们即刻启动联审机制:挂图作战、倒计时推进,果断运用“容缺办理+承诺制”;紧急协调管理部门研判可行性,连夜组织专家线上评估;将12条核心意见精准纳入“承诺清单”。最终,公示后仅1个工作日即完成审批,时效压缩60%。当清泉奔涌、百姓展颜之时,所有极限冲刺都沉淀为履职为民的厚重价值。我常警醒团队:“快”是为了民生更暖、发展更稳,必须锻造“既快且准、既快且稳”的真本领。

审批服务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向未来,我持续以“一线工作法”为舵,以“放管服”改革为帆,用高效、精准、温暖的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