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关键词: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来源:咸宁日报
发布日期:2020-01-08

怎样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 

激发人才活力  均衡发展教育 

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和委员们围绕人才培养和教育均衡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高质量发展靠人才赋能。”郭扬城委员说,目前我市一方面领导干部队伍老龄化,另一方面人才尤其是基层干部招不进、留不住。我市要继续采取得力举措招引人才。如持续深入实施“南鄂英才”计划、“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招硕引博”工程,优化实施“回归工程”等,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戴国强委员认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调动利用好本地人才,做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方立清委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力度,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促进企业和城市康养产业的发展。他建议,企业和高校的发展均离不开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强化政策的引导和保障机制。

易大文委员提出,要加大律师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法治咸宁建设。他建议:第一,将律师人才纳入人才扶持政策范畴,加快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二,增加法律援助经费,进一步增强法律援助经费保障能力,提高律师获得感;第三,解决“会见难”问题,增加会见设施,出台相关机制,依法全力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饶坤罗委员建议,建立由咸宁职院牵头,宏观调控指导市内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办学质量评价的职教集团运行托管机制;以招工、招生一体化,“培养+就业”链条化,打造一批“专业(群)+产业”子职教集团,形成一批中高职衔接品牌专业和课程。

陈文刚委员建议,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中高职教育,采取双元学习、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构建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链接。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

雷菊芳代表建议,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改善的同时,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投入,充分发挥各地教师培训学校的作用,做好教师培养培训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力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贺飞代表说,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特别是重点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化解城区学位难问题,使学校周边土地规划布局更合理。

赵秋贵代表说,目前乡镇农村里学校的硬件基础建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师资力量得不到补充,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一大痛点,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关注培养。

马红星委员建议,近视孩子增多,很大程度是因为孩子的户外活动少了,学校应对孩子进行减负,少布置些行文作业,多布置些运动作业;学校应多增加阳光教育,增加运动课程,让孩子多到阳光下运动。

刘红梅代表建议,要利用好我市政策优势、土地优势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优势,积极与武汉溢出高效对接,将武汉高校优质资源引入到咸宁来,并进一步在如何将人才留下来、用起来上下功夫。

徐能林代表说,要将改革方向传递到基础教育战线,从小学、初中抓起,以高考改革为指挥棒,从育人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改变。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全社会,需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进。

沈芳委员认为,当前,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增加,如果家长、学校、社会不加以关注和正确引导,将产生负面影响和危害。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沈芳委员建议,校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心育工作原则,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学校、家庭、社会要实施联动,对青少年适时开展良性心理干预,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敏丁婉莹 周萱 朱亚平 谭昌强 黄柱 宋文虎 陈希子 刘念)


怎样促进乡村振兴?

打造美丽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

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和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雷玲代表说,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有“身份证”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汀泗桥镇作为咸安区粮、油、茶、菜的主产区,近年来不断尝试推动农产品升级,目前该镇有有机农产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但要紧跟消费升级步伐,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雷玲建议,要加大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力度,加大农业专技人才的招引力度,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技服务。搭建稳定的区域性农产品供需信息和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培养更多农村“电商达人”,促进乡村振兴。

应朝明委员建议加强农副产品的宣传力度,加推赤壁青砖茶高铁号。

应朝明委员认为,赤壁青砖茶是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拥有几百年历史。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严重困难,离打造百亿茶产业差距还很远。

他建议,政府可以率先在湖北加推赤壁青砖茶高铁号推广,推荐赤壁,推荐咸宁。市发改委铁路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加强与赤壁市协作,促进赤壁青砖茶高铁号加推。

黄震代表说,近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力推雷竹产业,创建了雷竹小镇、湖北省雷竹现代产业园 ,实现了产、销、赏的融合发展,希望建设崇阳雷竹产品交易专业市场,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互相促进推动,从而深入推进雷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羊楼洞明清古街开园迎宾,茶文化香飘全球,而崇阳桂花国家森林公园距羊楼洞直线距离不到6公里,建议修好连接两地的旅游公路,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房婷代表建议,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通过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房婷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我市已明确,到2020年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全省农业强市;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如此庞大的工程,钱从哪里来?房婷建议,要强化投入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放大作用,助推乡村资源与社会资本交融聚合,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为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筑牢要素支撑。

张远林委员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规划意识淡薄,社会资源浪费较突出;生态环境破坏,地质灾害频发;乡镇管理虽有机构,但管理不到位等等。

张远林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和管理。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模式,设立项目资金库和专业服务团队,向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唐莹代表表示,随着嘉鱼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新街镇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2020年,新街将打好区位、果蔬和“两带”协同发展三张牌,以建设“果蔬公园、魅力新街”现代田园城镇为目标,坚持西部融城发展片、东部休闲农业片两大片区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农特经济、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把新街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沿江生态样板区”“咸嘉生态文化核心区”“县城东扩功能配套区”。

徐良开代表说,要紧扣决胜小康主题,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上多下功夫,特别要关注边缘贫、新发生等贫困群体,加强后续保障,形成合力,共奔小康。

徐良开建议,做好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要在乡村振兴上发力。农村姓农,要立足于乡情兴乡,深入倡导文明乡风乡俗,建设乡韵乡业,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增强群众幸福感。(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焦姣 王莉敏 甘青 谭昌强朱亚平 马丽娅 宋文虎 陈希子)


怎样推进产业发展?

提供政策支持  优化营商环境

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和委员们围绕市场主体建设和产业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陈浩委员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激活市场主体。

他介绍,我市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量为224家,共登记注册60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68家家庭农场。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农村耕地等资源要素分配细碎化,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组织呈现出“小散乱杂”的态势,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陈浩建议,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扶持资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打造农产品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新业态,促进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农业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陈社会委员认为,在过去一年里,咸宁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在科技创业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科技创业平台的功能没有充分释放,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不足,人才吸引力还不够。

陈社会委员建议,要建立健全科技创业平台的管理制度,在加大科技创业平台投入的同时,强化平台的绩效管理;建立更加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得了作用,切实保障科技创新人才的利益;采取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切实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同时保障社会资金的收益率。

葛婷委员认为,嘉鱼蔬菜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有望成为继茶叶、楠竹、油茶“三大百亿”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百亿产业”。

据调查,嘉鱼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近60万亩,总产量180万吨,产值超过40亿元,形成了以富德蔬菜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批有知名度的蔬菜品牌。

葛婷建议,我市要统筹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全市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尤其是要对嘉鱼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给予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引领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李丽霞代表建议,要立足咸宁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金融供给,服务现代产业。

李丽霞说,?金融与实体经济是水和水泥的关系,只有两者调配适中,才能有更高质量的混凝土,筑起咸宁经济这座宏伟大厦。近年来,咸宁着力答好金融高质量发展考题,稳步推进“金融领先”战略,有效助推了现代产业发展。

如何实现金融服务的倍增效应?李丽霞建议,针对实体经济主体有效担保不足,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摸索新的融资模式,优化业务流程,逐步探索无形资产评估和抵质押模式,加快建立投贷联动、产业基金、股权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要探索开发支持新型实体经济市场主体的新产品、新模式,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做好金融服务。

刘倩代表建议,针对特色产业资金需求,完善金融供给,通过金融杠杆撬动特色产业。

刘倩说,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是咸宁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目标。近年来,嘉鱼县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大量涌现,但多数由于缺少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管理发展能力不足。

如何用金融杠杆撬动特色产业?刘倩建议,金融产品要创新,要大力发展新型物权抵押产品,推出“两权”抵押、土地流转按揭、土地经营权与固定资产组合担保、动产质押、产品预期收益质押等多种授信模式;要开辟特色产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针对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特点,适度降低担保条件,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贷款管理办法。

高云海代表表示,2020年高铁岭镇将加快临江产业园园区建设,在获评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上,按照省级工业园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全力打造华中地区最大钙业生产基地,推动冶金产业链延长,力争产量超千万吨,建设全国最大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基地。(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欢 刘念 王莉敏 焦姣 甘青 谭昌强)


责编:镇强

编审:向东宁

相关新闻
到底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