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桶能养鱼4000斤?来看咸宁养鱼“黑科技”

2020-04-06 20:06 来源:咸宁日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萱 陈婧 章文静 通讯员 刘伟

一个桶能养4000斤鱼,还能实现“零排放”,这样的绿色高效的养殖方式你听说过吗?

4月1日,走进咸宁市农高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试验区,在水产展示区的池塘中央,8个泡在水里的大桶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池塘‘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技术,是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项目——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创新行动的核心技术。”咸宁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赵伟说,农高区的这个示范点去年12月正式建成投产,是目前全市唯一一个示范点。

据介绍,池塘“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技术采取高密度圈养方式,将鱼养在圈养桶内,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通过吸污泵抽排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沉淀分离、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废水经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重复使用,从而达到 “零排放”,实现池塘养殖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一个桶的直径为4米,高3米,水体容积25方,有效养殖容积20方,可以养殖4000斤鱼,水桶内的养殖水与池塘表层水联通,保证水质,桶内铺网便于捕捞,集中圈养也方便喂食、用药。”赵伟介绍,该养殖办法相较于普通的池塘养殖,产量可增加3-4倍,减少人工,更为重要的是,对养殖废弃物的提取率高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养殖污染。

“随着市农科院有序推进科研生产复工,我们也在紧抓项目进度。目前该试点养殖了鲈鱼、胭脂鱼、长吻鮠等5个养殖难度较高的品种,待时机成熟将面向全市推广。”

除该项目外,市农科院坚持防控疫情和科技创新“两手抓”“ 两不误” ,着力抓“重点措施”防控、“重点项目”推进。 截至目前,该院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全面复工。

责编:张欢

编审:向东宁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