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咸宁:让出行“无碍”更“有爱”

2022-12-28 16:46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张敏

掌上咸宁报道

今年来,市城管执法委对城区16条道路的盲道和无障碍设施进行整治提升——

为何改造?

“有些盲道,走着走着就断了,出行非常不方便。”12月26日,家住城区幸福路、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的胡先生抱怨道。

胡先生说,虽然道路上设置了盲道,但是存在破损、“断头”等问题,严重阻碍像他一样的人群出门的脚步。

与胡先生一样,不少视力残疾人士,对于盲道的现状不满,希望能早日改造,让出行更通畅。

此外,腿脚不便需坐轮椅出行的人群,对道路上坡道坡口过高、斑马线路口无坡道不方便等问题也有颇多怨言。

“想通过斑马线过个马路,需要往前走一段路,才有下去的坡道。”只能坐轮椅出行的李女士皱着眉头说,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胡先生和李女士的抱怨和不满,反映了我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上存在不足。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早期道路建设标准较低,部分路段存在无障碍建设缺失或设施不足等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无障碍环境,是衡量城市文明的尺度,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更关系到城市宜居环境和市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采访中,不少市民表达了对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期盼。

为改善残障人士出行条件,保障残障人士出行安全,今年来,市城管执法委开展道路无障碍设施整治提升,对城市道路盲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进行摸排整治。

如何改造?

12月27日上午,在淦河大道市农行路段,施工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

淦河大道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方负责人黎伟介绍,该项目全长6629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沿线道路修复破损盲道、人行道、缘石坡道,新建车止石,更换树池篦子。

改造之前,通过现场摸排、实地勘测以及收集市民意见等,发现道路慢行系统存在不少问题:缘石坡道坡口过高,易引起踏空;部分盲道存在磨损严重、尺寸不规范,提醒盲道设置不标准、破损或不连贯、缺失等问题,导致视力残疾人士出行不便;斑马线路口无坡道,残障人士通行不便……

改造过程中,对原先不规范的盲道砖升级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盲道砖,每个缘石坡道也按规范设置,盲道铺设与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等障碍物保持一定距离,与道路其他设施做好衔接。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道路无障碍设施整治提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在施工前、施工中、验收各阶段均加强了指导监督。

施工前,对道路进行现场踏看,对每个疑难点位进行指导,加强沟通交流;施工中,多次现场检查,对国标落实不到位的,及时指出,并要求整改到位;验收前,再次对每条道路进行现场复查,对前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城区15条道路300多处无障碍设施整治,淦河大道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效果怎样?

“我们老人家腿脚不便,平时出门家人都特别不放心。如今家附近的路都进行了坡道化改造,不再高低不平,出门散步安全方便多了。”12月28日上午,年过七旬的市民徐大爷买完菜后开心地说。

“以前出门家人都特别不放心,我自己也发怵。”视力残疾人士陈女士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好了,不少地方的台阶处都进行了坡道化处理,也对盲道进行了完善,真是方便了很多。

“现在这个盲道脚感好多了,踩上去之后,跟平行砖有一个很明显的对比,现在我可以直接往前走而且是很大胆地走。”陈女士说,走在盲道上更有安全感了。

徐大爷和陈女士脸上的满意和口中的方便,是道路无障碍设施整治提升的结果。

无障碍出行体验大大改善,让市民的满意度、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市民吴先生说,无障碍设施,不仅是服务民生的基本硬件,也是体现城市温度和社会文明的重要软件,身为咸宁人,为身在这座温暖的小城而自豪。

市民王女士认为,规范、合理的无障碍设施,不仅体现着对残障人士这一群体的关怀,也折射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高度。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切实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目标,加强道路及附属设施,特别是无障碍设施的巡查,建立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工作协同、管理高效的工作机制,让出行“无碍”更“有爱”。

责编:刘念

编审:向东宁

10

精彩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