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15:18 来源:咸宁日报
掌上咸宁报道
在市中心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敢于与各类传染性疾病战斗的勇士,他们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守护生命安全的“排头兵”,他们是我市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先头部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感染性疾病科。
作为中心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之一,感染性疾病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且听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朱俊讲故事。
疫情期间,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备受关注,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就是由朱俊收治的,战“疫”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但在朱俊看来,这更像是科室多年来的工作常态。
该科室一直担负着医院发热门诊的诊疗工作,是防疫的最前沿。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内,医务人员忙碌起来不分日夜,面对情绪烦躁的病患和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承受着风险大、任务重的压力。他们一方面要精心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一方面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竭心尽力让就诊患者得到最有效的诊疗。
“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立于1970年是全市组建最早的传染病专科,是集感染性疾病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承担全市各型肝病、感染性发热、各类普通及危急重症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儿童传染病隔离和诊疗,承担消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等工作。从1970年成立至今,科室还和SARS、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流行性传染病‘短兵相接’。”朱俊回忆道。
回想治病经历,38岁的肝衰竭患者小华(化名)还会后怕。此前,小华因慢性乙肝加急性肝衰竭,致顽固性高胆红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继发肺部感染等,一道道险关让治疗难度大,患者短期死亡率达七成以上。
感染科申请多学科会诊,联合呼吸科、临床药学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和死神争夺生命。护肝、抗病毒、抗感染、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一系列综合治疗和优质护理,小华于1个多月后康复出院。
“从事传染病救治工作,没有相当强大的内心是无法坚持下来的。”朱俊说,面对职业暴露高风险,需要更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市民小雨(化名)因HIV感染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出现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全身皮肤剥脱、眼结膜充血水肿、高热,同时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病情极其危重。感染科将其收入科室重症病房实施股静脉置管,行血浆置换。随后的一个月时间,感染科的白衣天使们对小雨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和照顾,每天给他精心换药,因为溃烂面积太大,换一次药需要2小时。小雨在治疗后肝功能和肾功能恢复、剥脱性皮炎迅速好转,病情得到控制,最终顺利出院。
作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H1N1甲型流感、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以及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战“疫”中始终冲锋在前,一次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感染性疾病科不仅在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重要责任,还是我市感染病质控中心、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同济疑难危重肝病感染专科联盟单位,被授予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医院、国家级GCP感染专业基地。一次次将从外院转运来的急危重症传染病患者从“鬼门关”前拉回来。
“作为市临床重点专科,光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不够,教学、科研一样都不能落下。”朱俊说,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近3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病区改造,及设备配置。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课题1项,“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咸宁市科技局项目1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两项;咸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此外,在医疗服务中,肝病学组积极开展乙肝母婴阻断工作,为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做出努力,肝病个性化治疗,改善晚期肝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在全市率先开展经皮肝脏穿刺;肝脏弹性检测,多模式人工肝治疗等,填补了我市相关治疗领域的空白,2021年6月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授予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
责编:刘念